对战争与和平的哲学思考.doc对战争与和平的哲学思考
对战争与和平的哲学思考
有必要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一点哲学思考,厘清两者之间的辩证转换关系,以免一旦真的要面对战争时,手忙脚乱、惊慌失措、进退失据
近年来,日本全然不顾中谈判来解决钓鱼岛争端的善意,在美国的唆使、纵容下,一意孤行,蓄意要霸占中国钓鱼岛的领土主权,甚至叫嚣不惜动武。鉴于双方都坚持绝不妥协的高调,,有关中日之间的战争论调又出现在一些媒体的言论中。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一点哲学思考,厘清两者之间的辩证转换关系,以免一旦真的要面对战争时,手忙脚乱、惊慌失措、进退失据。
平时只有做好战争准备,才可以遏制战争
和平与战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基本形态,任何夸大其中之一都易对国家与国民带来灾难,必须对其认真分析和把握。今天面对令人堪忧的周边海洋形势,必须加强中国海军力量建设,发展强大的人民海军,营造威慑之势,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目的。同时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把握解决海洋争端特别是钓鱼岛争端的主动权,要用和谈与武力的两手对付强盗的侵权行为,最大限度地争取以和谈的方式解决岛礁及其海域争端,不排除必要时用武力维护被占岛礁及其海域权益。
和平是人类在动物世界吃足原始野蛮、血腥残酷的争斗苦头,又尝到分工合作甜头后,一种出自内心良知的潜意识选择,是一种真正的文明追求。战争是手段,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按丛林法则获取对抗的最大利益。这种用以力服人的最终手段,迫使战败者被迫接受自认为以理服人的方式,逐渐养成文明的习惯。不过最不幸的是,战争作为一种手段,往往会被一部分的目的为幌子,来发动名目繁多的战争,更因为尝到甜头而乐此不疲。以至于已经把发动战争当成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不但始终维持着独一无二的军事实力,而且更以各种莫须有的借口发动战争。除了可以对全世界进行威慑,甚至敲诈勒索外,更藉此来训练自己士兵的实战经验和能力,以便最后靠战争手段来称霸全球,并按自己的天性意愿一统天下。
我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首先运用对立统一法则,对战争与和平这两种社会现象的一般关系给予了正确揭示。1957年,毛泽东在阅苏联编写的《简明哲学辞典》一书时,针对书中提出的战争与和平这两种社会现象不能是同一的,而是根本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这一观点,指出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这两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定了相互转化的可能,而这种转化却是客观存在的。毛泽东认为,战争与和平之间存在着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现在它们都具有政治性。和平时期的斗争是政治,战争也是政治,但用的是特殊手段。战争与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1958年,毛泽东指出: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和平是战争的反面,没有打仗哪会有和平二字。三八线一打仗是战争,一停战又是和平。战争是特殊形式的政治,是政治的继续,政治也是一种战争。
1970年4月30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向柬埔寨出兵,美国把侵略越南的战争扩大到了整个印度支那。5月20日,我们发表了声明,标题就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声明说道:美帝国主义看起来是个宠然大物,其实是纸老虎,正在垂死挣扎。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越南人民、老挝人民、柬埔寨人民、巴勒斯坦人民
对战争与和平的哲学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