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理草原荒漠化投融资问题的研究
对治理草原荒漠化投融资问题的研究
一、阿鲁科尔沁旗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端东麓,,。现辖11个乡(苏木)镇、245个村(嘎查),人口总数30万,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济兼营的民族地区。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不断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力度,先后组织实施了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工程,通过采取围封、飞播、人工种草、退牧还草、、休牧、轮牧、草畜平衡等措施治理草原荒漠化。截至2010年底,;、草原治理面积546万亩、小流域治理面积130万亩,完成生态移民3490户、13928口人。但由于阿鲁科尔沁旗处于生态脆弱区,受全球大气候影响,近年来气候干旱少雨,地下水位下降,畜草矛盾加剧,自然灾害频发,草原荒漠化问题依然很严重。目前,,%,其中退化、,%以上。沙化草场主要分布于该旗南部、东部,沙化草地植被盖度仅为5%-40%,亩产草量5-50公斤,严重沙化草场则寸草不生。退化草地包括中部的丘陵草原和东南部的沙地草原,植被稀疏低矮,亩产草量仅30公斤左右,植被覆盖度在30%左右,主要植物以一年生草本为主,抗自然灾害能力较低,无雨则寸草不生,下急雨则山洪暴发,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草原荒漠化不仅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也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和牧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主要表现为:一是荒漠化导致牧草量明显下降,载畜量降低,整个畜牧业生产在低水平徘徊,造成牧业经济恶性循环。二是贫困程度加剧,危害农牧民生产生活和生存。草原荒漠化急剧扩展,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生态性灾难。目前有5个贫困苏木镇在沙区,贫困人口5万余人,占沙区总人口的50%;沙化严重地区,基本已丧失了生存条件,部分农牧民被迫迁居,出现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存。三是牧民治理草原荒漠化负担重,影响牧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为保护草原,政府采取了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等多种措施,但这些措施大多带有强制性,牧民除了享受极少部分补贴外,其余全部由牧民承担,加之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牧民生产、生活费用支出明显高于农民。这种局面不仅影响牧民保护与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也影响牧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二、草原荒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政策法规不健全
首先,《防沙治沙法》是我国防治荒漠化的专门法律,提出了防治沙漠化的一般法律原则和措施,但它在法律实施上还依赖于其他资源管理部门执法(如草原法、水法、土地管理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政策法规,致使对破坏草原生态违规行为处罚不力。例如新的《草原法》对违规滥牧破坏草原生态行为没有相应的处罚标准,致使草原执法难度较大。再次,草原生态治理投入还未纳入法制化轨道。草原生态治理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和投入,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和颁布草原治理投入
对治理草原荒漠化投融资问题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