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龚自珍)
执教人许京娟
说课
《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外自读课。由于作者是晚清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因此本文将浅显易懂的“易”和思想内容的深刻,艺术性强的“难”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课外自读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所以,如何把握教学中的“度”就成了教学这篇自读课落实教学大纲的关键所在。
从《病梅馆记》所在课文中的排列位置看,本文除了承担巩固学习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外,还应承担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的任务,并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掌握文言词语:绳、病、夭、直、顺、复、全等。(二)理清课文思路,把握基本内容。(三)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教学中突出重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做法:(一)强调读。这是文言教学的基本方法,这节课先后设计了个别朗读、齐声朗读两种方式,借以起到感知课文内容的作用。(二)重视导。恰当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三)重视启发,先后设计许多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绳、病、夭、直、顺、复、全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基本内容。
3、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手法,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德育目标:1、学习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2、学习作者身上所体现出的无畏勇气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词语。
2、梳理文章思想。
3、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展示两张幻灯片):两位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让学生明确:真正的美在于自然、健康,畸形、病态的不是美。由此引出封建社会中大量存在的病态现象,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理解文章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记事对象:病梅、病梅馆,让同学设疑:(1)梅为什么是病态的?(2)作者设立病梅馆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带着两个疑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明确课文主要大意:
第1段,写人摧残梅;第2、3段,设病梅馆目的是治疗梅。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中间穿插读音纠正、断句及文言词语解释(主要由学生回答,由此检查预习情况)。
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师生与动,问答结合)
梅的产地有哪些?
——江宁上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
当时的人们对梅的审美标准是什么?
——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人们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斫、养、删、夭、锄、遏。
这些措施是哪些人具体操作的?
——鬻梅者。
卖梅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以求重价”。
也就是说,这不是卖梅人的情趣、标准,那么是谁的标准,谁的情趣呢?
——文人画士
为什么不是“蠢蠢求钱之民”?
——非…以其智力为也
教师总结:所以造成“江浙之梅皆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文
病梅馆记(龚自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