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语文:《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破阵子春景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gōng 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
以对句写景起,点明季节。在这尚有轻寒的时节,燕子在微风中翩跹(piānxiān形容轻快地旋转舞动的样子),梨花瓣瓣飞舞。接下来又用两个对句描绘出这明媚春天的另外两个物象:"碧苔"和"黄鹂","三四点"(视觉)描摹碧苔稀疏之态,"一两声"(听觉)则状写黄鹂声断续之致,而这稀疏的绿苔和断续的黄鹂清声又置之于"池上"和"叶底"两个更广阔青葱的背景。末句补之以"飞絮"即飞扬的柳絮,使这一节候的物象更加丰富充实。上片五句从时间领起,罗列燕子、梨花、清池、碧苔、新叶、黄鹂、飞絮各意象,动静相间,声色映衬,视听结合,令读者应接不暇,描绘出一片旖旎(yǐnǐ柔美的样子)慵懒、万物勃发的明媚天气,故曰"日长",上片写景已足。
词的上片着力刻画自然景物,为下片写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和背景。满眼春光,盈耳妙音,作者不可能在词中过多描摹,只能取其几点最动人处加以展示,以点带面,写出春之灿烂。
池上青苔点缀,叶底黄鹂弄音,满街飞絮飘扬……整个上阕不仅写景唯美,而且形式整齐雅致,音韵和谐,前四句是两个极为工整优美的对偶句。构图动静结合(有飞燕、落花、青苔、黄鹂、飞絮),清新飘逸。
最后一句是过片。春日渐长,正好可以尽情享受美好春景,自然引出人物的活动。
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
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C场面描写:斗草。
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解: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二是解作少女间的对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测。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以“特写”作结,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
1."三四点"、"一两声"是实写"碧苔"和"黄鹂"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三四点"描写碧苔的稀疏,"一两声"突出黄鹂声音若断若续,都符合清明时节万物萌发的微妙状态。
。"巧笑"、"逢迎"用动作描写刻画了"东邻女伴"在春天勃发的生命力,而加上一心理描写,不仅交代了笑的原因是斗草赢了,也插入昨晚做了个好春梦,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语文:《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 文件大小659 KB
  • 时间2018-01-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