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ONGWEI
1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切用数据说话!
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的意义
六西格玛观点:没有测量就没有改进。
品质管理最大的特点是以事实上为依据进行思考、作出判断、采取行动。
统计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地理解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应用数据的过程。
对于一个改善团队来讲,如何采集数据往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采集数据常见的三个误区——
不知从何处下手
收集的数据不少,但是与问题不沾边、用不上
数据虽然与主题有关,但在后来的数据分析中进行不下去了,改进活动走进了死胡同。
正确收据数据比分析数据更重要!!
什么是数据?
定义: 数据是可测量的客观事实.
数据可以说是“把通过观察、测量所获得的事实用数字这种人人都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获得数据有两个重要的途径:
历史数据(来自统计报表和检验记录)
新数据(通过现场采集获得)
数据来源于过程,是过程输入要素(5M1E)共同作用的结果。 数据= 事实= 过程
数据与过程
有了数据,我们就能知道: —过程发生了什么? —目前状态如何?将来趋势会怎样?
—缺陷在哪里发生?影响如何? —有能力保证品质要求吗? —我们是否应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
SHIRONGWEI
5
计量型数据:当数据可以在一个区间或几个区间范围内连续取值时,我们称这些数据为计量型数据。
如PH值、长度、重量、时间、强度
计数型数据:当数据只能取有限个数值点,且用0、1、2、3…等非零整数来表示时,我们称这些数据为计数型数据。
计件数据包括---- 不合格品数、机器数目……
计点数据包括---- 缺陷数、机器故障次数…
数据的分类
数
据
计量型数据
计数型数据
长度
重量
时间
强度
计件数据
计点数据
次品数
缺陷数
正态分布
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
数据与控制图
控制图应用
X
-R图
X-MR图
P 图
np 图
C 图
U 图
收集数据三大原则
数据的取得必须是真实客观的,不是伪数据;
在使用历史数据(统计报表)时,尤其要确认数据的真实性
数据分层原则对数据收集至观重要!
一般情况下,采集数据采用抽样方法,样本真实的代表总体很重要。正确学习掌握抽样方法是关键;
量具仪表的准确度和置信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MSA是必要的
采集数据的目的是使用,即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但事实是团队先期所采集的数据却无法利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2个:
(1)目的不明确,采集了无用的数据
(2)在采集数据之前未明确分层因素
收集数据的技巧
分层与改进目的及应用的分析工具有关;
决定采用哪些分层因素对团队最重要(一般靠经验,一般靠猜测)
把分层因素记录在“数据收集表”。
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
9
充分明确目的并充分理解问题;
打算使用哪些分析工具?
需要什么数据?在哪里?由谁(具备资格)?
采集多少数据(样本规模、样本大小)?
时间:什么期间的数据?采集频率?何时开始和结束?
分层因素如何确定?(每次确定时间分层)
采用什么抽样方式?
设计一个合适的数据表格是必要的。
其他事项(把数据收集过程中的重要记录下来)
数据收集计划
一个完善妥当的计划应包含9个要素:
10
确定控制对象(哪个工序,生产应有同质性)
什么特性?采用什么控制图?
确定样本数据规模(子组数目k=20~25)及n;
确定采集样本的频率间隔;
初始图:采用较短间隔,如半小时或更短。
监控图: 每小时、…每班每天。
原则:不稳定=加密;稳定=放宽
注意:控制图数据是一组动态的时间序列(千万不要弄错了样本的先后顺序!)
控制图数据采集
怎样收集数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