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保健的重要性
一、中医学对脚的认识
据《史记》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著名的医家,名叫俞附,俞通“愈”,就是治愈的意思,附就是足背,也就是指用脚来治病的医生。后来《史记》以“治病不以汤液醴酒而能一拔见病之应”来形容其医术之高超。由此看出,很早以前,人们对脚就非常重视,并且作了很深的研究和探讨。
为什么脚对人体来说这么重要呢?这是因为人体的老化首先是从脚开始的。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故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脚为精气之根”,鼻、耳、乳是人体的三个方面的根本,只有脚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脏腑经络之间也是一个整体,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经络学说。《黄帝内经·灵枢》中指出,足部六经的“根”在四肢末端的井穴,且解释如下:“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1000多年来,经络学说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不少病人解除了痛苦,说明这种理论是正确的。
经络学说认为,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分别起始和终止于脚部。它们分别是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通过经络关系,分别与手三阴、手三阳经沟通,共同维持着人体气血的运行。脏腑的病变可通过经络互相影响,反过来,疏通经络、气血,又可达到治疗脏腑病变的效果。如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在胃脘部有病变时,按摩或针灸该穴位可以达到治疗胃病的效果,而且疗效显著。所以说,脚与脏腑的关系就是整体观念的缩影。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所谓“本”就是生命的根本所在。这就明确指出了脾肾在脏腑中的作用特别重要。然而,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皆起始于脚部,可见脚部在生命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组织。为了强调这一点,人们常把脚称为“人之根本”,应该说一点也不夸张。
中医认为,气血以动为贵,经络以通为要,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一旦气滞血瘀,经络闭阻,脏腑、组织、器官就要发生病变。而我们只要迈开双脚,就能推动气血的运行,气血流通就保证了全身各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供应。有一句人们非常熟悉的健康格言“生命在于运动”,就是告诉大家每天要适当地运动,运动才会促使气血流通,而大多数运动的过程是在双脚的带动下完成的,脚除了带动肢体运动之外,更重要的是推动气血运动。故有人建议,我们只要买双跑鞋,迈开双脚,就能走向健康、走向未来……
二、现代医学与脚保健
虽然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保证,但由于双脚离心脏位置最远,加上重力的作用,使血液从心脏流向双脚较为容易,而脚部血液回流心脏则相对较难,当大量血液积聚于下肢静脉时,下肢组织压力增加,必须依靠下肢肌肉泵的作用(即下肢骨骼肌张力增高和等长收缩,挤压下肢血管,协助心脏的泵血作用,迫使下肢静脉血液通过静脉瓣流向心脏,完成血液的体循环过程。因此,有人把脚誉称为人的“第二心脏”。下肢血液循环功能不佳,可影响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果我们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如跑步、行走等促使下肢肌肉进行收缩运动,可以帮助心脏把远端的血液回收,从而大大减轻心脏的负担,无形中起到了泵血功能,在这过程中,脚实际上充当了“第二心脏
脚保健的重要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