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北门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纲要)
一、规划背景
1、区位与环境
第一层面:小区与整个城市的关系
位于城市的核心部位,与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中心区相接
小区临天马路、龙门路、法院街、滨江南路,均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或景
观道路,交通十分便利
山区城市,本区为市内极为难得的规模较大,地势较为平坦的建筑用地,
用地条件十分宝贵
未来城市中心较为高档的居住区,规模较大,对城市整体形象具有重要
影响
第二层面:小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小区基地狭长,以龙门路为界,自然分为东西两大组团,与周边环境
对应各有重点
小区南部为自然山体,作为整个小区的背景和依托
西部组团北临常山港,得江水之开阔、浩淼,南临布衣山,得山体之雄
浑、高峻;东部组团西临山体,东依城市中心新横街(定阳路,清河、东
河步行街区),尽得城市之繁华,其南部法院街又是通往县政府的主要通
道
小区得山、水围绕,座拥城市中心,具有山、水、城市有机结合的生态
城市格局
2、现状自然条件(略)
3、规划依据
1、《常山县城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常山县人民政府,2001年11月)
2、《常山县北门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常山县建设局)
3、常山县北门小区用地现状地形图(常山县建设局)
4、相关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等
二、规划理念与原则
1、整体性原则(全局观)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小区进行规划定性,将小区做为城市的一个“模块”,在城市特有的空间结构和环境格局中“演生”出小区的空间及景观结构,使之既成为整体结构的有机组分,又对城市结构产生空间、功能、交通上的关联(也是对总规原则的落实和延伸)
2、关联性原则(空间观)
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达到山、水、城有机共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和谐统一
3、独特性原则(形象观)
塑造根植于当地传统而又富于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空间结构,景观塑造,建筑单体,环境细部设计等多方面加以体现)改善城市空间质量,提高城市品位。
树立精品意识,做到小而精,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于细微处见精神”
设计理念概括为:(不同与一般的居住小区设计)
从整体空间入手-----à 从整个城市高度对本区定位
从环境景观入手-----à 建立山、水、城和谐交融的景观框架,以景观体系形
成小区的空间主线
三、规划结构与方案特点
(两个方案均基于上述基本理念与原则,对局部问题解决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一)、与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
1、与水(常山港)的关照与呼应
方案一:
1) 滨水绿带的塑造,采用自由式布局,强调自然流畅,植被的整体图案效果
-----“大地景观化”
2)院落空间之间形成面向江面的绿化次轴
方案二: 1) 滨水绿带结合防洪大坝,采用规则式布局,强调不同标高上景观的错
落与联系,有较强的人工味,并与灯具、小品等相结合
2)开辟面江的三条(30—50M)宽的绿化景观带,与江面产生视线,景观
上的联动
两个方案均在“风扇口”处设立游船码头一处,造景风格与各自定位相统一
2、道路景观与城市节点
天马路与龙门路交叉口-------既是小区的入口,又是
常山北门小区详规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