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膨胀(自我意识过剩/自负)
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超出本人的实际情况,演变成盲目自大和自负。对自我存在过分放大,要么总觉的别人在看自己,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限制了自己的言行;或是过分以自身认知干涉外界,也就是俗称的“太把自己当回事”。而过度自负,不仅有损心理健康,还会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自我膨胀实质上是在人缺乏足够自信时,对自我进行的一种过度补偿,即为自卑的表现。自负与自卑,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不可分割。因为缺乏稳定的自信与自尊,这类人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和事件的影响。偶有小成就,就容易洋洋自得,充满全能感;而一旦遭遇一点挫折,或受他人批评和指责,又会使硬币翻到自卑的一面,丧失动力和进取心。这时,自我为了避免陷入自卑的痛苦,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更多的自我膨胀机制来保护自己,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屑、贬低、愤世嫉俗,这也使得别人很难与其相处和共事。
其次,在自我膨胀的机制作用下,个体会通过回
避现实来避免接受自己的弱小感,所以对现实的判
断和检验能力变差,无法准确评价自己,也无法切
实地评估客观环境,这将导致其难以对未来做出合
理预测。从而陷入新一轮“挫败―自卑―防御―自我
膨胀”的恶性循环。
自负的心理特征
,看不起他人。
自负的中学生傲慢自大,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什么都比别人强。在他人面前,他们有无比的优越感,常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势,甚至渺视一切,忘乎所以。有时即便知道自己的一些弱点,也不以为然,或者千方百计地加以掩饰。他们“宽”以待己,“严”以待人,忽视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过分注重他人的缺点与不足,甚至予以讽刺、挖苦。他们对成人某些方面的缺陷也大为轻蔑,以致做出傲慢无礼的举动。
自负的心理特征
,我行我素。
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对同学的看法、意见不屑一顾,对老师的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会顶撞父母。他们不屑于和同学交往,不愿与老师、家长多交流。他们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我行我素,有时甚至漠视纪律,显得有些放任散漫。
自负的心理特征
,嫉妒心强。
一般虚荣心强,接受不了他人的批评。他们处处争强好胜,排斥、冷落甚至诽谤“竞争对手”,破坏与同学的关系,对同学的失败幸灾乐祸。他们容不得他人胜过自己,一旦他人超过自己,则耿耿于怀,甚至产生怨恨情绪和过激行为。
自负心理的成因
2、归因存在偏差。
归因是对行为的发生原因予以解释,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自负的中学生往往将取得的成绩归之于自己的能力和主观努力,这样不免自得自傲;将失败归咎于无法控制的力量(如运气不好)、难度太大或者客观条件不足、自己缺乏动机(我懒得努力去做),减弱成功的价值和意义(这没多大意思)。他人成功时,他们总认为是一些外部客观因素造成的,以此来平衡自己的心理,维护虚荣的自我。
自负心理的成因
3、生活一帆风顺。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加之在学校也得到老师的偏爱,没有遭受过挫折和打击,容易产生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感觉。
自我认识——自我膨胀演示文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