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应用社会心理学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苗大雷
本讲结构
心理健康与社会心理学
组织管理与社会心理学
一、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一种完好的状态。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
侧重消极方面,以症状的有无来确定
侧重积极方面,以生活幸福观、生活意义来定义。
兼顾积极和消极方面。
综合观点:心理健康涉及个体对环境、生活以及自我的适应等方面,在这些方面良好的适应代表个体心理处于健康状态。
1. 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洛:
具有适度的安全感
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
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
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适度地满足个人的需要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保持自己基本需要的适当满足
科泽尔
具有道德责任感和成熟的敏感性
十分关心别人的福利和得失
丢掉敌视和怨恨
对现实没有大的歪曲
有自知之明
能够对付人格中的危险因素
能够起对抗原始犯罪行为的强烈作用
对过去行为敢于负责
懂得社会中的自由包含着满足和责任的因素
中国学者一般认同的心理健康标准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接受他人,善于人处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能适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人格完整和谐
2. 抑郁
抑郁的表现:
感到没有价值,浑浑噩噩,对朋友和家庭都没有兴趣,不能正常饮食和作息
抑郁者思维方式的基础是他们对责任的归因
抑郁者比正常人更多地表现出消极的解释风格,更倾向于讲失败和挫折归因为稳定的(“它将持续”)、普遍的(“会影响我的每件事”)和内在的(“我的错”)。
抑郁与负性思维:抑郁既是负性认知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抑郁会导致负性思维
抑郁的心境会影响行为
负性思维导致抑郁心情
消极心态这样的负性思维会导致负性的情绪反应,进而导致负性行为
自我关注和
自我责备
负性体验
认知和行为后果
抑郁情绪
3. 孤独
孤单与孤独
孤独是一种感觉。感到孤独是感到被一个群体排斥、不被周围的人喜欢、不能和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或是像个异类一样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孤独与认知
长期孤独的人也处于自我挫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恶性循环中。
表现:感到自己和别人交往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不好的,因不良的社会关系而责备自己,并认为绝大多数事情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孤独的人往往也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知觉他人。
4. 焦虑
当人们想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但又怀疑自己能否做到的时候,就会感到焦虑。
过分个人化的情境
害羞是一种以过度敏感和担心别人想法为特征的社会焦虑。
害羞、焦虑的人还会将环境过分个人化,这种倾向导致了焦虑的产生,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会变成偏执狂。
第15讲 应用社会心理学.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