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新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巧填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一定见过草地吧,我们学校就有一小块草地,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一道有趣的题目(板书:----的草地),你能把这个题目填完整吗?
生:金色的草地。
师:你真会预住了。你知道金色是一种什么颜色吗?
生:就是像金子一样的颜色(恰巧学生穿的衣服就是金黄色的)。
师:对,就像你的衣服的颜色。你们觉得还可以填什么词语?
生:绿绿的草地。
师:不错,草地是绿色的。
生:绿油油的草地。
师:你用了一个ABB式的重叠词,很棒!
生:漂亮的草地。
师:嗯,草地真漂亮!
生:欢乐的草地。
师:咦?你为什么要填“欢乐”这个词呢?
生:因为,我的家就有一片草地,我经常在那里捉蚂蚱。
师:所以,你觉得很欢乐!可以,你不光填对了,还说出了为什么这样填的理由,真棒!
师:同学们,在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有两个小朋友,哥哥和弟弟,弟弟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谢廖沙。他们家旁边也有一片草地,不过他们家的草地,可神奇了,居然是金色的。(板书:金色,填完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课《金色的草地》。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课题中的“的”字,应该念得又轻又短,孩子容易把“的”字念成一声。)
师:同学们,这个“的”字应该念得轻,念得短,来,跟着老师读,的,的,的。
生:的,的,的。
师:金色的草地。
生:金色的草地。
{评析: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的导入没有太多的铺陈,很贴切近学生的实际,在谈话时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设置了悬念,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并在指导学生读轻声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
二、进入新课,体验童年的快乐。
1 初步培养概括能力,把握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早读课的时候,我们已经读了课文,现在你能讲讲,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早读课,一般我们能够把当天要学习的课文读五六遍,所以这段时间无需再读,直接可以提问。而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从三年级开始,提前起步,有好处。)
生:这篇课文,讲了哥哥弟弟在草地上玩。
师:对,而且玩的是吹绒球花的游戏。
生:还讲了他们发现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张开时,草地就是金色的,合拢时,草地就是绿色的。
师:你真会说,也就是说,他们发现了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对吧,你再说说。
生:他们发现了草地为什么会变眼色。
师:如果把余海涛和刘崎岭的话连在一起,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说说。
师生同说:这篇课文讲了哥哥弟弟在草地上玩,还讲了他们发现了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评析:二、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初步的概括能力。
在初读的自读自悟中,加强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早读时多读)在上课时则重点指导学生在原有读书方法的基础上强化这种习惯的培养。并且老师很有意识地在三年级的起始阶段对学生进行理解文章大
金色的草地 教学新课过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