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高考历史分析安岳中学.ppt2013年四川历史高考分析
新课改下,四川高考历史的新走向:
考基础,讲方法,重能力,专业化
史观、史识、史法
2013,四川历史14题——史观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
(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
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2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2分,任答其一即可)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8分,每点2分)
一,史观
文
明
史
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新史观?
多面、多视角、多元化史观
思路清晰
史观统领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
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博杂纷繁
多视角观史
枯燥单一
全面有趣
史观是观察与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
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C、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D、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A、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B、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
E、“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
社会史观
史观的分类
(现代化史观)
(阶级斗争史观)
补充:环境史观,英雄史观,唯物史观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
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整体史观——
文明史观——
史观运用与区别:从历史结论逆推史观
用多元史观解读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体会他们的区别)
解读文明史观
(civilization)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且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近代化的过程。
时间范围
中国
世界
1000年-1500年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出现罗盘针(指南针)、突火枪
《清明上河图》理学兴起和发展
元实行行省制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制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14-15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西方近代科技兴起:天文学
新航路开辟: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1492)世界市场雏形初具
1500年-1700年
明清王朝推行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明朝中后期)
宋明理学达到高峰(王阳明心学)
明末清初出现反正统、反专制的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康熙: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
宗教改革(16-17世纪)
近代科技形成:牛顿力学体系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的代议制
1700年-1800年
雍正帝设军机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古典文化达到高峰
欧洲启蒙运动(17-18世纪)
工业革命(17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工厂制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学《国富论》1776
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1789)
1800-1900年
2013年四川高考历史分析安岳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