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前 言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抚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沈阳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抚顺实现经济转型、体制转型、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抚顺未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结合抚顺实际,编制《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抚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编制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领导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两个不低于”发展目标。预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0亿元,,年均增长16%,完成预期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146亿元,是“十五”,超过预期646亿元,%。
。“十一五”按照“西进、北拓、南治、东优”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区两带”调整产业布局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城市发展格局,进行了全市区划调整,加快了新城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确立了建设“两城两带”城市发展目标。西部——积极融入沈阳经济区,实施了经济开发区向建设沈抚新城的转变。东部——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具有的石化产业基地,开始实施向建设石化新城的转变。南部——围绕矿区转型,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带架构。中部——沿浑河流域,重新规划设计,建设浑河文化生态景观带。北部——加快城东新区、葛布北沟、将军北沟、高尔山等地区开发,推进城市居民向城市北部迁移。城市发展新格局为未来抚顺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十一五”全市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并在重点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全市累计完成国有企业改制286户,%。改制后的企业产值、利税大幅度上升,直接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抚顺铝厂并入中铝后得以起死回生,改造步伐加快,产能实现翻番;新抚钢转制后由亏损变为盈利,上缴税金大幅增加;挖掘机厂转制后,不断开发新产品,产品出口份额、销售收入、利税大幅增加。全市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带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35%提高到2010年的60%,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林权改革成为全省的典范,,占应改总面积的99%,林业产值由林改前的40亿元增至127亿元,成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完成10亿美元,,域外引资到位额五年累计完成1177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4倍、。
。“十一五”全市先后实施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省内首条城际轨道交通建成并按期投入运营。新增5条连接沈阳的高标准公路,沈抚公交实现无缝链接,新建高速公路263公里。实施2座互通式立交桥和14处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结束了我市铁路道口交通拥堵的历史。取消东岗收费站,减轻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消除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全面实施城市公用设施改造工程,大力提升道路、供水、供热、供气管网建设水平,其中改造城市道路313条(次),、排水管网60多公里、供热管网47公里、燃气管网17公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全市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6座。浑河(抚顺段) 水体有效控制在国家四类标准以内,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0天。
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