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阐述河西学院文学院毕业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阐述河西学院文学院毕业论文.doc阐述河西学院文学院毕业论文
阐述河西学院文学院毕业论文_导读: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省,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
简析中国寓言和《伊索寓言》中的狼形象盛贤婷(河西学院文学院人文教育 10 级 1 班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中国寓言和《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故事都是以动物的形象来讲述,其中狼的形象是众多动物形象中比较突出的一种形象。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寓言和《伊索寓言》中狼形象及其特点, 对比两种不同寓言中的狼形象, 从而使我们了解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对狼的形象塑造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国寓言; 《伊索寓言》;狼性;人性
1
狼,作为一种动物形象,在人类的文化体系中被赋予了多重意义。
狼形象在人类文化演进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多样化到后来被恶魔化、定型化的形象演变过程。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在一系列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狼形象有了一定程度的复魅,狼影重现也带给现代人进一步的文化反思。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单纯以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的著作较少,而其中大部分是将动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某种品质。
在文学研究领域, 狼形象很少被研究者所重视,更别说对狼性和人性关系的重视了,所以,本文尝试通过分析中国寓言和《伊索寓言》中的狼形象,对比分析中国寓言和《伊索寓言》中狼形象的异同性及其深层原因,揭示其背后潜藏着的人类文化因子。
一、中国寓言中的狼形象及特点中国寓言中塑造了很多狼的形象,依据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一)团结有谋的狼袁枚《子不语》中记载: “有钱某者,赴市归晚,行山麓间。
突出狼数十, 环而欲噬。
迫甚,见道旁有积薪高丈许,急攀跻执,爬上避之。
狼莫能登,内有数狼驰去。
少焉,簇拥一兽来,俨舆卒舁官人者,坐之当中。
众狼侧耳于其口傍, 若密语俯听状。
少倾,各跃起,将薪自下抽取,枝条几散溃矣。
钱大骇呼救。
”[1]
这篇狼的寓言故事着重表现狼的团结,一次进攻就有几十只狼,而且把人给围
起来,充分体现了狼的有秩序和团结精神。
狼这种动物精通丛林规则,是捕猎能手,单个的狼可以孤军作战,成群的狼也能互相配合发动集体进攻。
当无法捕捉猎物时,狼懂得思考,能够听取其他动物的意见,聚合众力来捕猎。
(二)野性难驯的狼“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省,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 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2]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把狼阴险狠毒的本性暴露无疑。
“谚曰:狼子野心。
是乃狼也,其可畜乎?”[3]狼性本是邪恶的,总是要吃人的,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只要有机会,就会露出它们的本性。
这篇狼的寓言告诉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
2
惑,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凶 5 6 阐述河西学院文学院毕业论文_(2)导读:又来了,发现那条狗睡在屋顶上,便站在下面大声喊他,提醒他别忘了先前的许诺。狗回答说:‘狼,原来是你啊!56
残者和狼一样,阴险狠毒,本性难移。
(三)有勇无谋的狼《聊斋志异》“牧竖”中写到: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气已绝矣。
”[4]这篇寓言中狼的形象是个为了救孩子的伟大母亲形象,但狼却有勇无谋,对于牧竖对小狼的伤害无能为力,疲于奔命,是被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失败者。
中国寓言中的狼形象很明显,有残忍的狼形象,如《阅微草堂笔记》中野性难驯的小狼;也有如《聊斋志异》中狼的有勇无谋,被牧竖玩弄的可怜形象。
也有充满智慧的形象,如《子不语》中狼的团结并且有谋略。
那《伊索寓言》中的狼又有些什么形象和特点呢? 二、《伊索寓言》中的狼形象及特点据统计,在《伊索寓言》中一共有 100 个左右和狼有关的寓言故事,然而真正能表现出“狼性”的故事却只有 32 篇。
诸如《狼与鹭鸶》、《站在屋顶的小山羊与狼》、《狼与小羊》、《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狼与羊群》、《受伤的狼与羊》、

阐述河西学院文学院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71 KB
  • 时间2018-01-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