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智慧的宝藏——《周易》与传统文化
一、《周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周易》不是传统文化之源
(二)“河图”更不是传统文化之源
(三)孔子前后《周易》的文化地位
(四)汉及其以后《周易》的文化地位
“天书”
“拨乱反正”
班固《汉书》才说“六艺之文……《易》为之原”
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
三玄:《周易》、《老子》和《庄子》
孔颖达作《五经正义》
《周易》为“小经”;
《诗经》、《周礼》为“中经”;
《礼记》、《左传》为“大经”。
王安石最重视《周礼》
程朱最重视“四书”
“四书五经都读通”
刘秀发兵诛无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刘氏当兴,李氏为辅。
第五讲东方智慧的宝藏——《周易》与传统文化
一、《周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周易》不是传统文化之源
(二)“河图”更不是传统文化之源
(三)孔子前后《周易》的文化地位
(四)汉及其以后《周易》的文化地位
(五)《周易》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唐德宗陆贽
泰卦
▅▅▅▅▅▅▅▅▅▅▅▅
▅▅▅▅▅▅▅▅▅▅▅▅▅▅▅
否卦
▅▅▅▅▅▅▅▅▅▅▅▅▅▅▅
▅▅▅▅▅▅▅▅▅▅▅▅
益卦
▅▅▅▅▅▅▅▅▅▅▅▅▅▅
▅▅▅▅▅▅▅▅▅▅▅▅▅
损卦
▅▅▅▅▅▅▅▅▅▅▅▅▅
▅▅▅▅▅▅▅▅▅▅▅▅▅▅
第五讲东方智慧的宝藏——《周易》与传统文化
一、《周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周易》与传统哲学
(一)从《易经》到《易传》
“六经注我”或“我注六经”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
泰卦
▅▅▅▅▅▅▅▅▅▅▅▅
▅▅▅▅▅▅▅▅▅▅▅▅▅▅▅
否卦
▅▅▅▅▅▅▅▅▅▅▅▅▅▅▅
▅▅▅▅▅▅▅▅▅▅▅▅
益卦
▅▅▅▅▅▅▅▅▅▅▅▅▅▅
▅▅▅▅▅▅▅▅▅▅▅▅▅
损卦
▅▅▅▅▅▅▅▅▅▅▅▅▅
▅▅▅▅▅▅▅▅▅▅▅▅▅▅
既济卦
▅▅▅▅▅▅▅▅▅▅▅▅▅
▅▅▅▅▅▅▅▅▅▅▅▅▅▅
未济卦
▅▅▅▅▅▅▅▅▅▅▅▅▅▅
▅▅▅▅▅▅▅▅▅▅▅▅▅
泰卦·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第五讲东方智慧的宝藏——《周易》与传统文化
一、《周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周易》与传统哲学
(一)从《易经》到《易传》
鲁国实行“初税亩”
“‘伤人乎?’不问马。”
“重人轻天”
“天命神学“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虢国的史囂:“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依人而行。”
子产:“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第五讲东方智慧的宝藏——《周易》与传统文化
一、《周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周易》与传统哲学
(一)从《易经》到《易传》
子服惠伯提出“《易》不可以占验”
赵简子问史墨:“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
史墨:“陪贰”、“妃耦”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大壮
▅▅▅▅▅▅▅▅▅▅▅▅▅
▅▅▅▅▅▅▅▅▅▅▅▅▅▅▅
第五讲东方智慧的宝藏——《周易》与传统文化
一、《周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周易》与传统哲学
(一)从《易经》到《易传》
(二)《易传》的阴阳哲学思想
《易传》有十篇,又称为十翼。传者,解经之谓也;翼者,辅翼之意也。
《系辞》上下两篇
《彖传》上下和《象传》上下
《文言传》
《序卦传》、《说卦传》和《杂卦传》
第五讲东方智慧的宝藏——《周易》与传统文化
一、《周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周易》与传统哲学
(一)从《易经》到《易传》
(二)《易传》的阴阳哲学思想
○阴阳对立统一
▅▅▅▅▅▅▅▅▅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庄子:“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二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周易》大传: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阖户谓之坤,闭户谓之乾。一阖一闭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反者道之动”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第五讲东方智慧的宝藏——《周易》与传统文化
一、《周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周易》与传统哲学
(一)从《易经》到《易传》
(二)《易传》的阴阳哲学思想
○阴阳对立统一
○阴卑阳尊
《易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矣。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阳尊阴卑”的定位论
第五讲东方智慧的宝藏
易经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