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1课时).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
了解社会行为主要特征,举例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
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了解其交流的过程。
:
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组织学生探究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实验设计技能。
展示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成果并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群体协作能力。
,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学生认识到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分工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交流,使同学能够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学习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认识社会行为,分辨哪些行为是社会行为,而分辨的依据就是社会行为的特征,所以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难点:认识信息交流是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同种生物间,不同生物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

,并讨论交流探究活动的结果
二、教学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本节课中在导入、新授环节中多次通过观察图片来获取知识。
2、探究法:探究法是生物新课标中提到的学生必须学会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体验科学家的情感。本节课中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来让学生也做一次科学家。
3、类比法:类比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采用类比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归纳出结论。本节课中在学习社会行为的特征时,通过比较白蚁和狒狒,来找出不同的社会行为的突出特征
三、教具、学具及电教媒体
 1、教师准备: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实验的材料
2、学生准备:收集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思路
导入
群体生活的动物(狮子、斑马、大象、狒狒等)具有社会行为
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
播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领学生走入生活
 
新授
 
 
 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白蚁的社会分工:
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观察社会生活的动物的录像片,讨论社会行为的特征。
提问:群体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特点?
讨论、表达交流: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并以实例说明。
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参与讨论一起归纳总结讨论结果。
 展示图片,启发学生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引导学生思考:分工的社会意义,雌蚁的庞大体形对种族延续的意义。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
 
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1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34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