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教学设计
两位老师对这一课的设计都非常巧妙。我认为他们的主要的特点
(一)从整体上能够整合教材,浑然一体。
金梅老师以帆之荣、帆之危,帆之辱,帆之盼三大模块整合教材。
于老师则以“海”为线,以面向大海——交往篇、拒绝大海——冲突篇化琐碎为整体,层层展开。
(二)课堂提升有高度和力度。
金梅老师一回顾中国的外交历程结课。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古老中国一步步文明,现代世界的足迹。
于老师用《郑和下西洋》主题曲作为总结,及深化了教学主题,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下面是我设计的《郑和下西洋》的一个片段,希望老师多多指正。
(一)课前准备
全班同学分为四个专题研究小组,即郑和生平调查组、航海专家论证组、航海探险组、航海影响组。各组成员根据本组专题查找资料(文字史料、地图、图片)。然后把查找的资料发送到老师的邮箱,由老师统一制作。(师生共同参与制作PPT)
(二)课堂活动
导入新课(出示三幅图片)
1、《美国地理杂志》评选1000年来100位在世界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中国人列了七个,郑和为首。这中间还有包括忽必烈,毛泽东等人,郑和是第一个。
2、中国人看郑和
“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 ——孙中山
“并时而兴的海上巨人” ——梁启超
3、外国人看郑和
泰国三宝庙里最大的郑和神像,享受和千百年来不断的香火。
郑和因何打动世界。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5世纪,回顾他那沉浮跌宕的一生,去看看他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什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分好了小组,现在老师把讲台交给你们,首先就让我们走进郑和。请“郑和生平调查组”,为我们介绍郑和。
分组展示:(学生活动)
1.“郑和生平调查组”,介绍郑和的经历,梦想,以及挫折对郑和形成坚毅、顽强性格的影响。体会磨难也是一种成长。
2.“航海专家论证组”,拥有航海梦想的郑和能否实现自己的愿望?正如种子需要土壤,梦想的种子也需要一定的土壤,请专家论证组的三位同学为我们论证(学生从明朝的政治、经济、技术)证实其可行性。
3.“航海探险组”,梦想的种子一旦落入肥沃的土壤,就会开出艳丽的花朵。我们的船队就要起锚了。请“航海探险组”(介绍规模、路线、途中发生爪哇国的故事)知道郑和在当时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才是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一种属于中国的气度。
4.“航海影响组”展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天有、马六甲首席部长拿督里莫哈末阿里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出示东南亚各地以三宝命名的地方,如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菲律宾有三宝颜,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等,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从中国历史学家,外国政要,外国普通百姓三个角度分析航海的影响。对比六十多年后,一支由达伽马仅率四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又来到了古里,就在别人的土地上树立自己的主权。思考郑和给世界带来了什么?美国学者詹姆斯赫西昂谈到上述情况时。赞叹的说:“由于缺乏一种更好的词汇,我只能称之为真善美。”
(三)教师适时激疑。
(极力渲染郑和下西洋的正面作用,随后转折)可
郑和下西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