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鞋的变迁.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改革开放30年沧桑巨变,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忧。单说脚上穿的鞋,过去是自己做,“文革”前是凭票买,买了鞋先钉鞋掌,出了窟窿再补补丁……如今鞋已是人们追求时尚和浪漫的服饰之一。鞋的变迁,就足以证明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巨变。
解放初期,济南市民穿的鞋都是自己做。在夏日的晴好天气,常见家家晒袼褙儿,这布袼褙儿是做鞋底和鞋帮的原材料。它是在案板上先糊一张报纸当底,再用面粉打的糨子把废旧布头一片一片地均匀糊上,铺平为一层,一般一张袼褙儿都是糊三四层布。一张袼褙儿干透后揭下来备用。那时候,家家主妇的筐子里,都有几双鞋样子,包括鞋底样子和鞋帮样子。做鞋时先比着鞋底样子,用袼褙儿像剪鞋垫一样把鞋底剪好,一般要用四五层袼褙儿,每层袼褙儿的边沿用斜剪的白布条糊好。这四五层摞起来,上下层都糊上踩布,就可纳鞋底了。纳鞋底是功夫活儿,纳鞋底用的麻线也是自己搓。春夏时光,树阴下或大门过道里,妇女们在一起搓麻线、纳鞋底是当时的一道景观。
做布鞋的帮即鞋面一般用黑斜纹布、灯芯绒,高档一点儿的用黑礼服呢布。那时流行小圆口、方口和六个鞋眼的,女鞋方口也有襻带。这样做成的布鞋称为“千层底”鞋。鞋口两侧有黑色宽松紧带的松紧口鞋是后来才流行的,当时人称“懒汉鞋”。这种鞋吸汗养脚,但是怕水,鞋底也不耐磨。会过日子的人都是请修鞋的师傅钉上掌,把鞋底的前后分别用鞋钉子钉上废旧地排车外轮胎。

从前没见过塑料拖鞋、棉拖鞋这类商品,都是把穿出了窟窿的布鞋趿拉着当拖鞋。夏天,自己锯块木头板,刨光滑后用钉子钉上段旧腰带或帆布,就成了拖鞋。
民用工业产品的短缺,在1960年至1963年最为严重。商店的布鞋是凭鞋票购买,生活的贫困,使人们不得不拿一年一双的鞋票去换粮票,好填饱肚子。那时一副鞋带还要收一寸布票呢。后来皮鞋是凭工业券购买,工业券是随工资多少发放,一般一家人只有一人工作,工资又低,所以买皮鞋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改革开放初期,商品供应逐渐丰富,军工产品也转为民用。济南3520厂产的军用布鞋,是布帮布底上粘一层薄橡胶底,。因物美价廉,穿着舒适,成为百姓生活、工作穿着的首选。这期间,学生和青年人开始争相购旅游鞋,大江
南北的旅游鞋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布鞋
解放鞋

鞋的变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