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格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同时可能受雨季大气降水影响,给矿区及矿井生产安全造成威胁。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为此,特制定防治水管理规定: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一、防治水领导组
组长:矿长:李建竹(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王忠兴(负责措施的审批、贯彻、落实)
副组长:李文(负责水文地质调查设计规划)
成员:
安全副矿长:陈德富(负责防治水期间的安全工作)
调度室主任:王绍和;
安全科科长:徐安党
机电副矿长:陈德嘉
通风:何永康办公室主任:杨留相
电工:袁传根采煤队长:曾献军
掘队队长:李正林班长:武绍军
瓦检员:甘敦旺
二、职责分工
1、领导组负责中长期防治水的全面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
2、调度室主任负责统一指挥安排,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行动。
3、技术科地测技术员负责编制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
4、机电科负责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生产各队组队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
6、相关队组要协助好生产队组的工作。
7、安全科科长负责监督各单位防水工作的执行情况。
三、具体规划
(一)、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1、含、隔水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上二迭统龙潭组(P2L),厚度约 92m 。由粉砂质泥岩、泥岩、硅质灰岩、煤层、铁铝岩、泥岩、凝灰岩等组成,浅部风化裂隙发育,浅部小煤窑涌水量为 ,随着深度增加裂隙减少,原生节理、裂隙多被方解石及泥质物充填,深部含水性比浅部差,该层是矿床直接充水的弱裂隙含水层。
含煤地层上部卡以头组(T1K),厚度约48m,以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结构单一,岩石完整性好,无井泉点出露,是相对隔水层。
含煤地层下部峨嵋山玄武岩组(P20),厚度几十米,以深灰绿色、黑灰色玄武岩、凝灰岩组成,为相对隔水层。
2、地表水及地下水
大气降水是地表及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矿区地处中高山相间的高原地形,切割较深,沟谷发育,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在裂隙含水层分布区,大气降水则沿着风化裂隙和原生裂隙渗入,并贮存径流在裂隙中,最后沿着溪流两侧岩石裂隙和岩层面以线状、泉点排泄。断层带的富水性与导水性较差,地表水体大多属季节性小溪,因此矿区水文地质类型为弱裂隙含水层充水的简单类型。
(二)、矿井主要水害分析
矿井现采m1煤层,其充水来源主要为①上覆砂岩裂隙含水层水。②开采产生的塌陷导通上覆含水层。③m1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K8砂岩。富水性弱,一般无水害威胁,但应注意雨季的大气降水,总体而言,m1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井涌水量正常为15-20m3/h。
(三)防治水规划
由上所示,本矿井m1煤层的水害为裂隙水和大气降水,因此,本矿井的防治水规划主要从这两主面着手。
1、地表水防治
1)加高扩宽工业广场河床涵洞,时间2011年改造完成。
2)治理生活区后山滑坡,时间计划在2012年以前完成
3)在生活区内种植树木,做好植被工作。
4)进一步查清附近水文地质条件。
5)对井田范围内及相邻老窑区塌陷所造成的地面裂隙检查、充填、疏通。
6)具体措施:在近山区,以蓄为主,蓄防结合,在矿区外围,以防为主,排放结合;在矿区内
《碑格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