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戊戌变法课件.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困顿与延误的近代化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三、百日维新
四、戊戌政变
变法的背景
变法的兴起
变法的高潮
变法的失败
变法的过程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1861-65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德国统一与宪法
1871年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
中国戊戌变法
1898年
世界之潮流: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中国之困窘:政治专制
经济落后
思想禁锢
新思想
的演进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开眼看世界,师夷制夷(林则徐、魏源)
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派:孙中山)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
A
高考链接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解说词
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陈旭麓
图说新思想
陈独秀
黄兴
梁启超
李鸿章
魏源
曾国藩
林则徐
李大钊
郑观应
孙中山
王韬
康有为
回到现场1:……光绪甲午岁后,清人少稍去守陋之习。于是南海康有为及其门人梁启超等,大申孔子改制孟子民贵之谊。
“光绪甲午岁后,清人少稍去守陋之习”?
1882年9月4日,爱迪生亲手合上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电力系统的电闸,电流沿着电线迅速流动,照亮了纽约曼哈顿金融区的摩根公司等58处地方。
NEWS
19世纪末的世界局势
财经报道
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
1855年 5月英国政府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成立由 3人组成的、不受党派干涉、独立主持考选事务的文官事务委员会。1870年6月4日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
政治新闻
NEWS
19世纪末的世界局势
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
政治上:议会改革,文官制度的建立,
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大势所趋
1894 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 60 岁生日。当时有一副对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于是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当时,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一人庆有,万寿疆无”。这样一变,就把本来是歌功颂德的意思变成了辛辣的讽刺!
一人有庆
万寿无疆
庆有
疆无
走进历史
NEWS
1894年的中国
社会花絮
采访甲午战争
据当事人回忆——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
走进历史
NEWS
变法前的中国局势

戊戌变法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447750
  • 文件大小6.04 MB
  • 时间2018-01-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