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回应孩子急切表现欲望的五大策略.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回应孩子急切表现欲望的五大策略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也就存在差异。那么我们就应该从给予均等机会的角度来考虑怎样满足他们的表现和参与欲望,对于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适度夸张法
夸张法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使用甚多,孩子们喜欢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有时语言、动作、表情的综合夸张表现具有更大的感染力,能牢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扩大幼儿参与活动的广度。对于表现程度不够的孩子来说,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这里的语言夸张,并不是用冗长的修饰语句来描述某件事情,显然这种帮助是过度了。我们是要在理解孩子本意的基础上丰满孩子的语言,将不完整的语言补充完整,帮助幼儿完成在集体面前的表述。例如在中班语言教学《谁来了》中,教师故事导入:小兔子跟着妈妈去采蘑菇了,你们猜,大大的森林里谁会来呢?一个幼儿走到老师的面前说:大灰狼。“大灰狼会怎样呢?”幼儿张大嘴巴,舞着手,做出很可怕的样子。孩子通过表演的方式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我们认可。于是老师就在边上将他的回答进行语言描述:“大灰狼张开了大嘴巴,伸出了自己的爪子,准备吃小兔子。”当老师帮助幼儿配合完之后,孩子满意地对着老师微笑了,老师说出了孩子的想要表达的意思。

夸张孩子的动作,是指在不违背孩子初衷的前提下将动作进行适当夸张,从而达到在全体幼儿面前示范的目的。例如在小班音乐《扭呀扭》的活动中,当老师问到:毛毛虫可以怎样扭呢?一个小朋友勇敢地站到了前面,左右摆动了起来,可是动作幅度非常小,几乎看不出来,于是老师就扶着孩子的臀部左右摆动了起来。这种适度的动作夸张法,非常有效,孩子的动作幅度大了,胆子也大了,最后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动作的示范。小朋友们表扬了他,他带着满足的笑容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二、有效合作法

当你请到一个举手示意表现的孩子上来的时候,他摇头、扭捏不肯上来,老师可以提醒他找个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说说,对于小班的孩子,老师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孩子找个朋友共同来完成任务。雯雯是个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平时和小伙伴在一起有说有笑,特长就是唱歌。一次老师请小朋友上来唱歌,雯雯也举手了,老师立刻就请了她,可是雯雯扭捏着身体、伸着舌头不肯上来。老师说:“雯雯你唱的《小燕子》最好听了,唱给我们大家听听嘛!”即使老师热情地请求雯雯,可是她还是没有上来。老师想到平时雯雯总喜欢和小如在一起唱歌,于是就向雯雯提议:“让小如和你一起上来唱好吗?”她点头同意了,最后两个好朋友拉着小手一起上来唱完了《小燕子》。获得了大家的掌声,雯雯高兴地走了下去。

有时,老师充当伙伴的角色收到的效果会更好。这种方法在小班使用甚多。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试探孩子的能力范围,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提出合作的请求,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开展合作活动。例如在小班音乐《扭呀扭》的活动中,问题“毛毛虫可以怎样扭呢?”一提出来,女孩乐乐就举起了小手,老师立刻请她上来。可是她一上来就冷场了,脸色渐渐有些难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立刻断定,光靠孩子个人一定是完不成任务的。于是老师就请求孩子“老师和你一起表演,好吗?”在孩子点头同意之后,老师站在孩子的身后,两个人一起扭了起来。他们的表演与众不同,这也开拓了孩

回应孩子急切表现欲望的五大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ugusiyu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8-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