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重视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几乎都把加强国防教育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程,把国防观念作为最高的社会公德来培养,并以法制措施加以保障。许多国家都建立有国家、社会、军队、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制,目的就是要夯实国防建设的社会根基。把国防教育看作是“精神防务”、“心理防务”、“首要社会勤务”,并通过设立“国耻日”、“殉难日”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教育全民增强国防意识。特别是许多经济大国比贫穷国家更重视国防教育,更崇尚民族自强精神,以此来激励国民走富国强兵之路。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各国又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
瑞士的国防教育
地处中欧腹地的“花园国家”瑞士,是一个小国,人口600万,军队仅4万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立国,东界奥地利,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100多年来,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中心的瑞士,居然没有发生战争,其原因何在?对此,瑞士一位外交官说:“我们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时是一个公民,迈出左脚时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为什么我们100多年没有打过仗,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这正是重视国防教育的结果。在瑞士,公民的国防观念相当强,家家户户都有国防小册子,枪支弹药发到每家每户,防空洞、地道处处相连,公民例行参加各种形式的军事训练,并积极交纳国防税,主动参与和支持国防建设。
一、全民皆兵、全民动员
瑞士实行的是独特的民兵制,和平时期无常备军,其武装力量为民兵部队,,其中除1500余名职业军人(军官和士官)外,其他都是非职业军人。非职业兵员平时从事民间职业,定期短时间离职参加新兵学校训练或到部队参加复训。瑞土是真正“全民皆兵”的国家,其兵役制度在世界上极具特色。
瑞土1885年实行军队体制改革,确立了全民皆兵的制度,此后一直采用普遍义务兵役制。瑞士一直保持全民皆兵、全民动员的民兵制军队。瑞土联邦宪法规定,凡20-42岁的男性公民只要身体健康,必须依法服兵役,新兵接受15周的基础训练后正式编人连队,在20-42岁期间还要不断返回部队复训和服役。凡年满19岁的男性青年必须到就近征兵处报名并体检,合格者入伍,在所属军兵种新兵学校接受为期15周的军事基础训练,此后在20—42岁间要接受10次复训,每次为期三周。正是靠着这一独特的民兵制,瑞士才能做到全民皆兵。尽管其职业军人只有一两千人,但瑞士陆军战时经48小时动员后可达35万人,空军与防空部队在战时经48小时动员之后可达3万多人,准军事部队也多达35万,堪称欧洲劲旅。
瑞士采取的是“总体防御”威慑战略。瑞士认为,自己国小力单,且因为奉行永久中立政策,也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集团做靠山或盟国支援,必须依靠全民性的总体防御。瑞士将这一战略称为“刺猬战略”:刺猬无力犯人,遇入侵犯便缩成一团浑身是刺!瑞士国防军现在每年的军费开支是54亿美元,而瑞士政府的年总预算才28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军事开支国之一。瑞士的总体威慑战略还有一个特点是重视平时的战争准备,认为威慑的成败是在平时就决定了的, “谁要想获得和平,就必须随时准备战争”。而且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潜在的敌人显示,使其认识到,入侵瑞士就等于“捅马蜂窝”,最终只能以巨大损失换得沉重的负担。
瑞土自从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被确认为永久中立环境之中,不仅没有停止备战,而且非常重视国防建设,建成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地下掩蔽系统,可供全部长住人口使用。有人比喻瑞士像块满是洞孔的干酪,公路旁伪装的居民小屋实际是军事基地的大门,从里面可以开出坦克和装有导弹发射架的军用卡车,地下掩蔽工程里建有各种生活必须的基本设施,储存着可供生活10天以上的所需物资。新世纪之初,瑞士国防部取消了保持了100多年的“自行车部队”,使瑞士军队成为一支更为现代化、正规化的部队。
“二战”期间,希特勒军队攻陷法国后,在瑞土东部边境部署了50个师团,制定了“冷杉行动”准备吞并瑞士。但最终让希特勒放弃入侵计划的却不是瑞士的中立政策。瑞土虽然对外奉行永久中立,对内却“全民皆兵、武装中立”。1937年7月的某天,几小时之内,瑞士的男人们穿上了军装,在一个当时只有400万人口的国家里竟动员了50万人的大军,他们准备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隐蔽阵地内长期固守,危急关头将不惜炸毁与德国和意大利相联的至关重要的哥大隧道和辛普朗隧道。纳粹德国的情报机构向希特勒汇报说,这个国家不仅在地下有许多民防工事,地上还有许多伪装成山丘的飞机坦克洞库,加上全民武装,如果德军入侵的话,那么将遭受重大损失!但无论怎样计算,,德国军队至少要付出100万精锐兵力的代价,实在是得不偿失。希特勒在权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后,最终
各国国防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