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模拟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彩色电视时代,正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是近几年广电总局大力推进的高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广播电视系统的一场技术革命。一方面,人们对广播电视产品的使用和依赖与日俱增,画面的高质量、高清晰度成了人们的追求,特别是对移动接收的需求使得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传递速度更为快捷,采用数字模式进行通信更为普及。而数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从而使广播电视技术能够迅速发展。广播电视正在孕育新的内涵,根据广电总局《2001年到2010年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计划纲要》要求,2006年全国大中城市实施数字电视信号的播出,2008年奥运会全部用数字电视信号传送。中国广播电视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时代,广播影视节目从制作、传输、播出到接收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广播电视,尤其是无线发射系统,将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移动接收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在移动中随时随地接收到各种信息。上海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了数字无线发射的商业化运作,他们以明珠塔为中心发射台播出一套标准数字电视节目,覆盖上海市区90%,向移动载体提供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和节目,在车速达到180km/h也可正常接收,仅仅通过插播广告产生的效益就已达数千万元。北京等各地也陆续实现了移动数字电视覆盖,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高标清电视应蕴而生。2008年1月1日,国内首个高清地面数字电视-TVHD在中央电视塔开播。2008年5月1日,国内首个标清地面数字电视-中央台标清32频道在中央塔开播。同日,北京电视台高清14频道开播。新的技术给科技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下一代的电视业务将是高清晰度电视和立体电视的天下。未来几年或十几年,将是我国数字电视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无线数字发射技术的重要转折时期。无线数字发射技术也必将应用到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将来人们不仅能够在车上收看电视,收听广播,而且可在所有移动状态下上网聊天、办公、点播喜欢的节目,在便携手持电视上欣赏节目,与远方朋友交流。还可以通过移动数字电视网络直播收看和下载观看电视节目、新闻,随时随地下载文件、游戏和点播节目。移动数字电视的大规模商用,充分显示出这一技术在产业化方面已经成熟,更显示出了运营商对这一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的认可。在未来,无线数字发射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疑会是革命性的。,其取代模拟电视已成为必然。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传统信号的非线性、相位失真的累积和信噪比恶化的问题,可通过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数字信号的处理、存储、控制和传输来解决。而激励器的数字化能极大地提高图像伴音的传播质量,降低信号的噪声,大幅度提高电视节目的清晰度。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在同样清晰度和音质情况下,用户可以接收的节目数量提高4—6倍。在同一信道中,可同时传输附加数据和其他信息,且抗干扰能力强,覆盖区域内近场和远场的接收效果几乎相同,因此,数字电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数字电视广播发射系统取代模拟发射系统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所以研究模拟电视发射机和数字电视发射机的特点,掌握模拟发射机向数字发射机转变的技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在虽然数字电视发射机已经逐渐走进了发射领域,但是模拟电视发射机依然占绝大多数,多个频道依然是模拟发射机在播出。如何适应数字化改造的需求,在考虑经济实效等各个方面,用最小的成本实现这个改造和过渡很重要。。然后详细论述模拟电视发射机的特点以及与数字电视发射机的区别,从激励器、功放、天线、冷却系统、监控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模拟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提出方案和建议。,预期通过本次研究,能在实践中切实有助于模拟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给予系统操作人员有价值的参考和应对措施。,以中央广播电视塔为例,中央塔肩负着保障7套模拟电视和6套数字电视节目“安全播出、优质零秒”的重任。TV-TV-TV-TV-音乐,BTV-1,BTV-2,BTV-3。6套数字电视包括车载移动电视48CH,中央电视台高清33CH、标清32CH,北京电视台高清14CH,手机电

模拟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猪猪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