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北城区CF201005地块分析报告
丰汇置业
城市架构
1
市场解构
2
地块解构
3
客户解构
4
价格建议
5
财务预算
6
合肥北城区城市背景分析
1
合肥城市概况
合肥市
城市区位:合肥,安徽省省会,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区域划分: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常住人口510万;。2010年城市GDP突破2700亿元,经济发展迅速。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科研教育基地、全国性交通枢纽,中国特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
公路:拥有206国道,312国道,合肥绕城高速(G4001),京台高速(G3),沪陕高速(G40),沪蓉高速(G42),合芜高速(G5011),是全国重要的公路枢纽之一。
铁路:拥有合武高铁,合宁高铁,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宁西铁路。合肥铁路南环线及合肥高铁南站将使合肥铁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合肥铁路南站将建设立体换乘枢纽,规模列华东第二位。合肥是长三角4大铁路枢纽城市,新的长三角城际铁路规划将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中心,实现主要城市间和相邻城市间“1-2小时交通圈”,区域内其他城市间3小时内到达。便捷的高铁建设使合肥一跃成为全国性铁路枢纽,未来将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杭州,3小时到武汉、郑州,4小时到北京、福州。
民航:拥有合肥骆岗国际机场,.
水运:合肥港是全国 28 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安徽省九大内河港口之一,位于省会合肥南淝河畔,是皖中地区最大的水路货运集散地,年吞吐量为500多万吨,航道等级为三、四级,可常年通航千吨级船舶。
合肥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城市的建设与扩展提供有力条件。
城市对外交通
多核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过程,是城市向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过渡
,常住人口510万,城市发展快速,对内能够凝聚人气,对外吸引力较强。
多核心发展有利于城市的均衡发展,分散城市发展压力,新核心区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源动力,将拉动城市快速发展
第一阶段:单核心扩张
第二阶段:多核化发展
第三阶段:城市经济圈形成
主城
核心
核心
核心
核心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合肥城市圈”等各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和产业转移是城市发展成为“都市群”的推动力。
合肥
皖江城市
皖江
城市
皖江
城市
皖江城市
皖江城市带发展规划
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东、安徽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
“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
“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
“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区域核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皖江城市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确立新的战略定位。示范区将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连接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合肥市“141”发展战略概述
“141”城市发展战略,就是在合肥城镇密集区范围内构建一个主城、四个外围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的总体空间框架。一个主城是指在现有合肥二环路以内、312国道以北的城市空间,主要负担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四个外围组团分别是东部组团、北部组团(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庐阳工业园区、双墩);西部组团、西南部组团、一个滨湖新区。
随着合肥城市空间结构将完全呈现“141”的城镇空间结构,城市成长阶段也将过渡到轴向生长阶段,以“一核五轴多组团”的方式构筑合肥都市圈。
“一核”指的是合肥市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城镇密集区,包括一个主城、4个城市组团、1个滨湖新区。
“五轴”就是5条发展轴线,即合淮铁路、公路,合芜铁路、合马公路,合九铁路、合蓉高速公路,合六公路与合宁高速公路沿线发展轴。“多组团”是在城镇密集区范围内继续发展中心城
合肥北城区cf201005地块分析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