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管理知识讲座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
——江泽民
消防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第一部分消防基础知识
(一)燃烧与火灾;1、燃烧定义;2、燃烧七条件;3、燃烧条件在防火、灭火中应用;4、燃烧产物及其危害; 5、燃烧类型; 6、热传播、火灾蔓延途径;7、火灾定义、危害和发展过程;8、火灾分类;9、火灾原因。 1987年至今典型火灾案例。
(二)灭火基础知识:1、火灾报警; 2、灭火原则和灭火战术;3、常用消防设施器材;4、常用灭火器简介;5、初起火灾扑救;6、火场逃生救护。
第二部分建筑防火知识
1、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2、防火间距;3、耐火极限和耐火等级;4、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物;5、防烟、排烟和通风空调; 6、安全疏散;7、室内外消防设施器材; 8、消防水源; 9、消防供电; 10、建筑施工(内装修)防火及其消防设计审核、竣工验收。
第三部分电气防火知识
1、电气线路与设备防火;2、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防火;
3、静电及其防火措施; 4、雷电及其防火措施。
第四部分公共场所防火知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123工程”建设)
第五部分高层建筑防火知识
第六部分教育培训办学机构消防安全管理
1、消防管理模式:消防管理法规(法律法规、部委和政府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工作原则(政府牵头领导、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单位全面负责自身消防管理、公民积极参与消防)、消防宣传教育,舆论、村规民约监督;2、消防管理检查措施:防火检查、巡查,常见火灾隐患、违法违章行为及其整改;3、消防安全标准化“六化”管理;4、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5、消防宣传教育。
消防基础知识
一、燃烧与火灾
(一)燃烧定义: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金属火灾多为无焰燃烧。
(二)燃烧七条件:
1、燃烧三个必要条件(三要素):
(1)可燃物:能与氧化剂或空气中氧起剧烈反应的物质。
(2)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O2、 Cl2 、Na2O、KClO3、K2MnO4、空气等)
(3)着火源: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量(条件),具有一定温度(见下表)和热量。常见举例:明火、电火花、撞击或摩擦火星、高热物质和高温表面(电气焊等)、雷击、自燃起火。
2、燃烧的四个充分条件:
(1)可燃物有一定量(浓度):维持持续燃烧
(2)氧化剂有一定量(质量或体积比例,如O2%)
(3)一定温度和热量(点火能量mJ:、、)
(4)未受抑制链式反应(三要素:同时存在,且相互作用)
一、燃烧与火灾
(二)燃烧七条件:
可燃物温度
(引火源)
氧化剂
燃烧三角形
消防基础知识
消防基础知识
一、燃烧与火灾
(三)燃烧条件在防火灭火中的应用:
防火工作中:
1、控制可燃物:减少可燃载荷量、选材、防火涂料、强制通风降低可燃气体积聚浓度、分类储存。
2、隔绝空气:降低氧气含量。密闭生产、储存,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置换),水或油封存Na、P、CS2。
3、控制着火源(表):严控无关人员,严禁烟火、火种(炽热体、火星、烟头、明火),严管电气焊、高温或化学反应热,规范用电线路及设备,及时维护机械和电气设备,禁穿易出现火花的衣物、鞋,采取防爆、防雷、防静电、防电弧等措施。
4、阻止火势、爆炸波蔓延:防火分隔(墙、阀、门、窗)、阻火器或安全水封(液化气)、泄压面积、轻质屋顶等。
未严格控制着火源引发火灾
火源类型
产生原因
典型火灾案例
明火源
电焊、气焊溶珠
洛阳东都商厦火灾
电火花
设备启动、
关闭和短路
某化学实验室爆炸事故
冲击、摩擦火花
固体壁面摩擦
纺织车间粉尘爆炸
静电火花
静电累积
不能及时导走
某化工企业蒸馏车间火灾
火星、烟头
机动车尾气管
未燃尽香烟
热辐射
高温表面
消防基础知识
一、燃烧与火灾
(三)燃烧条件在防火灭火中的应用:
灭火工作中(灭火方法):
1、冷却: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代表:水。
2、窒息: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氧气浓度起到灭火作用。代表:CO2 、N2 、水蒸气、泡沫、石棉被(沙土、锅盖)覆盖、灌注容器等。
3、隔离: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O2隔离开,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代表:打湿、转移物资。
4、化学抑制:使用灭火剂参与燃烧的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链式反应中断,燃烧无法持续进行。代表:干粉、卤代烷(1211、1301
消防安全管理知识培训20090625(市教育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