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自主学习要点
梁迎春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熟背)
,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其中小学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段应在145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小学段160篇(段)
,对默读的要求不同,第一学段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数字要记清楚)
、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其中第三学段要求习作要有一定速度。(每学期8次左右)
,教师是学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书写,做到天天练。
“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一学段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要明确本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阅读部分各学段层次递进目标与内容:
(本学段儿童的主要阅读对象为浅近的童话、语言和故事,诵读的内容为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切忌拔高。)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
语文课标自主学习要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