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披露制度研究
朱晟俐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 要:
高管薪酬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中, 均被认为是平衡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的利益关系, 降低代理成本, 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良性制度。但是在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 公众开始认识到高管薪酬制度若为高管的不良企图所用, 可能成为侵吞股东权益, 毁损公司利益的工具。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让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相关信息得以披露, 规范高管薪酬的制定过程、制定结果和披露问题, 使得这些都得到股东和公众的有效监督, 有利于形成科学的高管薪酬且不影响激励作用。
关键词:
高管薪酬; 信息披露; 管理层权力;
作者简介:朱晟俐(1992—) , 女, 浙江宁波人,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2015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
高管薪酬制度出现问题是经营管理层权力滥用滋生的委托代理制度的内生矛盾。其中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的信息披露状况是孕育矛盾的重要因素。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各种人对相关信息有不同的认识。因此, 掌握更多信息的, 也就是信息天平所倾向的一方, 会占据一定的优势。高管有机会利用自己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优势来选择性披露, 以规避市场的有效监督。目前,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暴露出的显著问题有:一是市公司高管薪酬增长速度惊人且数额巨大。在美国, 大量颇具知名度的名企中, 其高管人员的薪资水平呈持续高幅上涨, 这种现象招到社会中的广泛热议, 引来诸多反对和不满。其中颇为典型的就是2009年, 已经走在破产边缘的美国国际集团却依然计划向其高管人员发出高额的天价奖金, 这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 舆论一边倒地呈反对态度。无独有偶, 在国内由于高管薪酬引起的舆论狂潮也不在少数。2009年初有媒体曝光, 中国券商国泰君安2009年薪酬支出高达32亿元, 人均100万元[1]28。从这些数字衍生出的问题是, 这些天价的高管薪酬是物有所值还是名不副实, 其背后是否有明确的法律规制和管理规范。二是高管薪酬与普通员工的报酬差距过大。20世纪60年代开始, 普通民众和美国高管之间的薪资鸿沟开始形成, 并且不断扩张。这个问题日益得到重视的根源并非平均主义, 其真正的问题是分配不公。平均主义有许多的不利影响, 譬如它可能导致生产工作效率的低下, 合理的奖惩机制, 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也许更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但是, 凡事都讲究限度。拉开收入差距的前置条件是这个收入的差距要合理恰当, 需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使得普通员工可以接受。当今社会普遍的问题是收入差距过大, 最为突出的是, 在企业的内部高管薪酬与普遍员工的收入相比, 增速快且多是巨额收入。这些问题不断凸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高管薪酬制度的不透明性。要想使得高管薪酬能够在阳光下运作, 更加公开透明地得到有效监督, 提高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方式, 就必须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披露制度。
一、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披露制度的功能
高管薪酬披露制度功能很多,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高管薪酬披露制度体现了公司治理的水平
随着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披露制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