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论当代保安族的婚俗及其民俗构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论当代保安族的婚俗及其民俗构成
文章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民族之一,现今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下的甘河滩、梅坡、大墩“保安三庄”。关于保安族的族源,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元、明时期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蒙古族人为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一部分回、藏、土族人等而逐渐形成的。”保安族族源成分复杂,加之其居住地的特殊地理生态环境,保安族在与兄弟民族间交往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了本民族的民族个性。保安族世代传承和延续的风土人情与文化传统习俗无疑是其独特的民族个性的重要表现。以下通过描述保安族的婚礼过程,简要分析这种婚俗形式的构成,进而揭示保安族婚俗及其民俗构成在保安族社会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一、婚礼过程
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教规不允许和非穆斯林通婚。所以,保安族传统的婚姻一般是由媒人牵线,父母包办。结婚后,女方不得提出离婚,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男子手里。离婚后的妇女对再婚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随着婚姻法的普及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保安族的婚姻习俗和观念形态较以往已有改变。但仍保留了保安族婚俗的主要特色和基本特质。这就使得保安族婚俗既有沿袭传统的一面,又有当代婚礼的特点。
(一)说媒订亲。众所周知,一种观念的形成和消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虽说现今的保安族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但是许多青年男女仍然无法彻底摆脱旧观念的束缚,他们对择偶问题没有决定权,即使一对男女相互心仪已久,也不能私订终身。理性的做法是先禀告父母,父母再托媒人代向另一方求亲。媒人在保安族村落里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一般是本村中年岁较长、德高望重的男女。他们受人之托后,便去女方家征得其父母的意见,如果女方表示同意,媒人继续双向议定男方向女方家“送定茶”之事。若女方收下“定茶”,则表明双方对这段姻缘有了正式的约定,不接受“定茶”或被退回,那就意味着提亲失败。
两家正式订亲后,男方要向女方送彩礼。关于彩礼的数目和内容,男女双方可以通过媒人进行磋商,依据男方的经济实力而行事。从这一送礼仪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古老的买卖婚的遗留。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少数从事牧业生产,劳动力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姑娘出嫁,减少了女方家庭的人力,因而,要通过送彩礼的方式给女方家一定量的财物,对其损失加以补偿。假如女方将彩礼收下,说明他们对这门亲事很满意,下一步等待择定吉庆的日子,举行婚礼了。在未结婚之前,两家既已结成亲家,就免不了礼尚往来。每逢粮食新获,男女双方要互送一些有特色的食品,叫做“尝新面”。在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如“尔德节”来临时,还要相互馈赠礼品,即“送

浅论当代保安族的婚俗及其民俗构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ng1982071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8-01-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