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与村镇建设》期末复习资料
(2012年 1月)
Ⅰ考试形式
考试要求
1、该门课程为开卷考试,90分钟。
2、试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答题,用2B铅笔涂黑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在试题上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第一、第二部分的答题卡及试卷一并交上
Ⅱ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
1、客观题(30分)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2、主观题(70分),由四部分组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24分)
案例分析(16分)
论述题(20分)
Ⅲ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表面上由气候、地貌、土壤、岩石、水文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本包括土地开发的直接费用、社会成本、时间成本和( 替代成本)。
用总体规划,即全面考虑农业生产用地、各项建设等非农业生产用地以及( 生态用地)的土地规划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
4、水土流失的防治应该从侵蚀发生的机制着眼,对症下药,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 生物工程)措施。
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都有三个( 基点温度),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6、我国丘陵地区和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形式主要是( 自由式),没有规则,呈满天星状。
为“天府之国”,一方面是因为它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再就是因为( 紫色砂页岩)分布广泛。
表径流破坏作用过大,( 水流调节林带)最好由( 乔灌混交林)组成。
9.(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10.( 负阴抱阳),( 背山面水),是( 风水)观念中选择宅、村、镇以及墓址
和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
半径应以农民到田间作业行走时间不超过( 半小时)为宜。
( 土地公有制)的国家。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国家所有和农民集体组织所有。
13( 人口机械增长)是影响集镇人口预测的主要因素。
( 生物措施)是解决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规划中,对各项用地的高度也要进行规划设计,这种立面上的规划设计提出称为( 竖向规划)。
制的主要目的是( 保护耕地)。
保护规划是以保护为本,开发为末。( 控制和固定)流沙最根本而经济的措施是( 生物)措施。
用和价格与区位的关系的同心圆或者圈形模式是平原城市的典型特征;而山区城市的土地利用受地形的限制则往往沿河谷呈( 带状)分布。
响着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在同一个地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与氮、磷、钾的含量由少至多的顺序为( 砂土、壤土、黏土)。
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 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择的一个原则就是( 适地适树)
22.( 后备土地资源)是指尚未开发的宜农荒地。不包括牧区草地、林区林地。
地位和作用一般可以把村镇分为( 集镇)和( 村庄)两类型。
布局形式受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 )万hm2盐碱地。
本包括土地开发的(直接成本)、社会成本、时间成本和替代成本。
要考虑“山、水、田、林、路”( 综合协调)。
草地( 40 )亿亩。
29.( 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使其投入经营与利用的活动。
积( 769907 ) hm2。
布局形式受(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32.( 基塘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人工控制的立体的水陆兼备的农业生态系统。
基本取向,特别关注“人—建筑—自然”三者的( 和谐共处)。
指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一个村庄或集镇内部的各项建设及其用地( 合理布局)和具体安排。
响着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在同一个地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与氮、磷、钾的含量由多至少的顺序
《土地规划》2012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