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监控机房雷电保护
设计方案
杭州尚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2006年6月
目录
1、概述 2
2、监控机房的防护原则 3
监控机房的综合防雷 3
监控系统、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及接地措施 3
(LEMP)的防护措施 4
4
6
3、方案设计综述 7
7
7
4、具体分项设计 7
7
9
接地系统 10
5、工程预算 12
6、相关图例 13
13
13
1、概述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放电现象,它的产生机理是相当复杂的,人类目前无法控制它产生与发展。由于雷电放电电压高、放电时间短,伴随着雷电的发生还产生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冲击波效应、热效应、电动力效应、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雷电的危害主要是直击雷、侧击雷、感应雷。而对电子信息系统等弱电系统的危害则主要体现在感应过电压、浪涌、电磁脉冲等对弱电设备的冲击。
雷电浪涌是近年来由于微电子设备的不断应用而引起人们极大重视的一种雷电危害形式,同时其防护方式也正在不断完善。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击引起的,而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在电源和通讯线路中感应的电流浪涌引起的。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VLSI芯片),从而造成设备耐压、耐过电流的水平下降,对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侵入。浪涌电压可以从电源线或信号线等途径窜入微电子设备。
电源浪涌并不仅源于雷击,当电力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投切大负荷时都会产生电源浪涌,电网绵延千里,不论是雷击还是线路浪涌发生的几率都很高。当几百公里外的远方发生了雷击时,雷击浪涌通过电网线路传输,经过变电站等衰减,到微电子设备时可能仍然有上千伏,这个高压很短,只有几十到几百个微妙,或者不足以烧毁微电子设备,但是对于微电子设备内部的半导体元件却有很大的损害,造成微电子设备越来越不稳定甚至是击穿电子元件,或有可能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
信号系统浪涌电压的主要来源是感应雷击、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静电干扰。金属物体(如传输线)受到这些干扰信号的影响,会使传输中的数据产生误码,影响传输的准确性和传输速率。而连接信息系统的电缆信号线上一旦窜入感应过电压,势必会损坏电子设备。排除这些干扰将会改善网络的传输状况。
雷电灾害还表现在波及面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积聚大量电荷的雷云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及其放电过程的辐射范围可覆盖达几十公里的范围,其次地面各种网络(电力、通信等网络)的相互渗透、错综复杂。而目前仍没有任何一种办法可以全面防止雷电的危害,只能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将雷害的程度降到最低限度。
2、监控机房的防护原则
监控机房的综合防雷
监控机房的综合防雷设计应考虑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发生雷灾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在进行综合防雷设计时,应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优化设计、多重保护、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定期检测、随机维护的原则,进行综合设计及维护。
(2) 监控机房防雷系统的防雷设计应采用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共用接地系统和安装电涌保护装置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
(3) 监控机房综合防雷系统应根据所在地区雷暴等级、设备放置在雷电防护区的位置不同,采用不同的防护标准。
监控系统、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及接地措施
(1) 在室外每个监控摄像头的支撑杆顶安装一套不锈钢避雷针,以保护摄像头等设备免遭直击雷危害。
(2) 避雷针的引下线最好利用钢结构柱做泄流线,条件不允许时,也可以单独用25mm2以上的铜绞线穿镀锌钢管屏蔽,并做绝缘处理,从避雷针尖直接以最短路径入地,以减少泄流时的雷击电磁脉冲辐射而损坏微电子设备系统。
(3) 在每支室外摄像枪支撑杆周围及所有信号机柜周围,加做简易辅助地网。
(4) 每个简易地网需就近与建(构)筑物基础钢筋联接,才能有效防雷,连接材料为95平方毫米多股铜芯线或Φ12钢筋。
(5) 每个电源机柜地线及外壳用16平方毫米多股铜芯线与地网联接导通。
(6) 机房内信号机柜外壳及信号线屏蔽层用10平方毫米多股铜芯线接地。
(LEMP)的防护措施
雷击电磁脉冲(LEMP)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通过侵入通道叠加在线路信号上产生瞬间高电压,击毁各类用电设备和微电子
小区监控机房防雷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