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之探究活动课一
“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
执教者:叶炳健班级:高一(1)班
一、设计策略
通过情绪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课堂能够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质疑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性和合作式学习发展自身能力,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想法去探讨历史问题,并得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手段,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扩展自己知识面。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历史必修Ⅰ的第一节探究性课,对于这种课学生以前接触不多,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性。而这节课的内容是针对一份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进行分析,这可以说是一道大型的历史材料解析题,学生不但要问答问题,更要自己去发现、设计问题,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心理状况和把握自己的心理发展。
重点: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课题并进行小组合作研究。
难点:利用课堂的形式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并给予其适当的评价。
三、对象分析(学情分析)
这个班的学生是本年级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有不少自己的见解,再者这部分同学历史知识比较丰富,所以在研究的过程应该可以有所突破。另外这个班的同学都有电脑,可以利用资源优势进行研究。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体了解调查问卷中的某一个或风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历史评价,培养利用一切渠道获取、识别、分析对比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实际综合运用所学历史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建立研究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与人沟通、求得帮助的能力。特别是学生如何分析心理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具体讲述、示范、跟踪、评价——提供给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时间与场——组织学生设立具体研究计划、结题计划;分布评判标准——进行研讨宣讲会——自评与互评总结评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增加历史学习的兴趣;理解特定历史时期在历史人物身上留下的时代烙印;锻炼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心理研究的过程为自己树立起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
五、基本程序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定立研究课题,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写出研究报告及制作展示课件。
问题导入:现在的学生最崇拜的人物是谁?可以展示最新评出的五位(杨利伟、姚明、丁磊、吴小莉、邓亚萍)。
历史回顾: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问卷:“崇拜的人物”的统计表
系列研讨:选取不同类型的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并让同学们在网上评分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形成评价: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总结,并给予高度评价
拓展迁移:从60年代到90年代崇拜人物的变化,分析青少年心理的变化,而学生自己又能做什么?
六、部分选题设计
1、1913年中国国内政治文化形势分析
2、统计表中被崇拜的人物分类与排序
3、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统计表人数分布。
4、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未涉及的统计表人物简介
5、23人选择“无崇拜”背后反映的问题
6、统计表中的外国人简介与入选分析
7、儒家代表人物入选的原因分析
8、教育家对师范学生的影响
9、爱国者和志士入选的分析
10、孙中山与孔子在学生心目地位分析
12、西方思想家对中国学生影响
13、1913
历史-高中一年级-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