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学重点
,了解他们在十月革命以后怎么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它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定义: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救亡图存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民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新文化运动分两个阶段:(1)五四运动以前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2)五四运动以后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为反对封建制度,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人,1896年中秀才;不久受康梁维新思想影响,转而追求西学。1901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爆发后,曾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号召青年人举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争人权,求得个性解放。
青年之新:
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
青年在“新鲜活泼”与“陈腐朽败”之间进行抉择的六条标准: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以求独立之人格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以适环境之生存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以抗恶俗之社会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以冀图存之世界
“实例的而非虚文的”——以利现实之生活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以索宇宙之事理
反传统的焦点:反孔教
社会是进化发展的,孔子之道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生活
孔教维护专制制度,与民权、平等思想背道而驰。
孔教的核心是礼教,是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制度,是对人的束缚和压抑。
独尊儒学造成对学术思想的专制,阻塞人的智慧。
尊孔就是为了复活帝制复辟。
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体系,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导致了中国思想界革命性的转折。
近代中国更深层次的现代化运动,是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转折点。
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忽视革命实践,不可能达到目的。
资产阶级的方法和形式主义的偏向,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总之,那时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的,教条式的。这就是老八股、老教条。揭穿这种老八股、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这就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
毛泽东评新文化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B)[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