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跨越赶超
在富民强市的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何英平
(2011年2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人民喜迎新春、欢度春节之后,市委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节前,中央、省委和常德市委先后召开了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省里和常德市也相继召开了“两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系列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市“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10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作主体报告,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把握新阶段,提振发展信心
进入2011年,我们站在告别“十一五”、跨入“十二五”的重要历史节点,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新阶段,迎来了新挑战,开启了新征程。回眸过去的五年,是津市奋起赶超、凤凰涅
槃的五年,是津市人民同心同德、克难攻坚的五年,更是津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全市上下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凝心聚力、战天斗地,取得优异成绩的五年。
这五年,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令人振奋。我们紧紧围绕“赶超”主题,坚持“工业立市”核心战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三新互动”,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成功迈入常德第一方阵。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322元,是2005年的2倍;工业总产值101亿元,;,;,;,;,是2005年的2倍。
这五年,发展质效的明显提升令人高兴。我们坚持规模发展、集约发展、转型发展,在确保发展速度的同时,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2010年,∶∶,∶∶,一、二产业份额分别下降和上升近10个百分点。规模企业由29家发展到8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由3家发展到14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科技项目173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4项,创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2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特别是一些曾经制约我市发展的瓶颈得到有效突破。持续强力推进嘉山工业新区建设,实现了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超常的胆魄引进中联重科组建新的中联车桥公司,在全省首开由县级政府操盘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之先河,实现了战略性企业引进的历史性突破。成功争取二广高速和慈安高速过境我市并设立互通,极大地改善了交通和区位条件。卡口拓宽国债还贷、财政体制上解、企业养老财政兜底这“三座大山”基本消除。
这五年,城乡建设的大步跨越令人惊喜。我们坚持“以城区为主体,打造南北两城;以集镇为纽带,发展中心集镇;以村庄为基点,建设宜居村庄”的发展思路,将城乡同步谋划、一体建设、统筹发展。累计投入资金近7亿元,推进城市提质扩容,完成孟姜女大道等重大城建工程100多个,。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全省同类城市中领先。,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农田基本水利设施明显改善。乡村旅游成为一大亮点。灵泉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成为全省首批全镇整体推进乡村旅游的特色景观名镇。
这五年,民生福祉的显著提高令人自豪。我们把促群众增收作为最大的责任,把为群众解难作为最大的成绩,把让群众幸福作为最大的政治,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了一批大事、实事、好事。五年来,,,发放城乡低保资金9299万元,,,,。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57元,是2005年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28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1116元,是2005年的2倍。
这五年,各项工作的亮点频现令人欣慰。我们在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大胆探索、锐意改革,立足特色、争创品牌,众多工作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叫响,不仅打出了津市的品牌,更获得了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在五年里,我们荣获了全安建设先进县市、全安畅通县市、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优秀城市、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市、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县市等诸多国家级荣誉,以及省级文明城市、
2011年何书记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