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湖北辖区相关情况的汇报
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2年4月21日)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跨湘鄂两省,北纳长江分支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广义的洞庭湖区,包括湖北省和湖南省所辖滨湖地区的43个县市区。其中,洞庭湖“8口”的北4口分布在荆州的长江南岸,“湖区”在湖北省内主要涉及的区域是荆州市。以下,将从荆州市基本情况、未来发展规划、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建议四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荆州市的基本情况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川湘鄂经济纽带,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淡水渔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沿长江呈带状分布。荆州市下辖荆州、沙市2个区,公安、监利、江陵3个县
,松滋、石首、洪湖3个县级市和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9个县(市、区)。全市方公里,%,%,%;市区面积l558平方公里,总人口663万人。
近几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工业经济蓬勃兴起,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商贸流通长期在省内保持领先地位。荆江两岸已经成为资本转移的洼地。目前,已经形成了石油机械、汽车零部件、纺织印染、医药化工、森工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深圳电子工业园、台湾工业园、纺织印染工业园等一大批工业园区已经初见雏形。2011年,,按可比价格计算,%。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
二、荆州未来发展规划的简述
当前,荆州正在按照“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十年大振兴
”的总体要求,努力建设长江中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机械制造及化工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著名的荆楚文化传承创新展示区,使荆州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成为构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
(一)工业布局和产业发展。荆州正在加快推进“三个千亿级和三个五百亿级”产业计划,力争将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打造成千亿元级产业,轻工建材、纺织服装、高新技术打造成五百亿元级产业。一是着力培育大企业。在2-3年内培育3-5个50亿元大型企业。二是着力实施大项目。抓好重大项目谋划,结合荆州七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落实方案,策划一批能带动重大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三是着力建设大园区。吸引人才、资源、生产设备、市场要素向园区聚集。每县市区要重点打造一个百亿元园区。实现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80个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020亿元的发展目标。
(二)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一是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农业是荆州的优势产业,《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规划》明确提出荆州一要重点发展优质稻、优质棉、“双低”油菜、水生蔬菜和水产养殖,确保农业生产。二是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是荆州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一方面要加快形成农产品加工7大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
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重点发展“两湖绿谷”农业高科技园区、湖北大明水产科技园区和荆州农业科技园区,积极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机械特别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广应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沿江运输大通道为重点,加大港口、公路、铁路的联合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铁路、公路、水路的“无缝对接”,努力将荆州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一是建设覆盖全市的铁路骨架。加快建设荆岳铁路,积极规划建设宜荆荆城际铁路,加快推进长荆线(天门皂市)经监利至华容(接荆岳线)、长荆线(长江埠)经洪湖至赤壁(接京广线)、荆岳线(公安)至松滋(接焦柳线)等三条支线,构建覆盖全市铁路网。二是打造内畅外联的公路网络。“十二五”期间,按照“三横五纵”的高速布局,实现县县通高速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