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活动课教学浅谈
襄阳区双沟镇初级中学王淑君
内容摘要: 开展历史活动课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历史活动课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常见的历史活动课类型及教学组织程序等问题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历史活动课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编初中历史教材每册都安排有4-5节活动课,目的正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加强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开展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学生通过历史活动课,亲自去查阅有关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鉴赏历史文物等,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不受课堂教学的束缚,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得到发挥,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时候,动手、动口、动脑,结果必定有所发现,甚至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3、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活动课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取得丰富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历史活动课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历史活动课的设置是新教材的新特色之一,开展历史活动课有着重要的意义,各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尽量完成,但是据笔者走访了解,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对活动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组织学生上过活动课。究其原因主要有:
1、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没有真正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实质。
这次新课程改革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造就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全人”,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培养的不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能够动手、动口、动脑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人”。
2、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历史活动课与常规历史课的关系。
历史活动课与常规历史课是相辅相成的。常规历史课中所学的历史知识可在活动课中去体验、去感悟,并运用于解决活动课中的问题。历史活动课既教给学生一些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又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借助于活动又可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七年级历史“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等活动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常规历史知识。
3、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历程,症结主要在于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不准按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排队,但事实上很多地方仍然再按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排队,有的学校不仅给教师排队,而且还实行末位淘汰制。这是活动课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少数教师知识陈旧,业务水平不高,同活动课教学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常见的历史活动课类型:
1、研讨交流类:这类活动课主要是指设计有研讨价值
中学教学论文:历史活动课教学浅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