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清宣统三年( 1911 年),自流井、贡井因井盐生产兴旺,街道较为繁荣。民国 5 年( 1916 年),自流井的繁华街道有正街、八店街、上灯杆坝、下灯杆坝、新街、十字口、三圣桥、陕西庙、兴隆街等,加卜其他街巷共计有 64 、老街、长腰滩等处。民国 18 年,自流井市政公所整修市政,拓宽取直从兴隆街,经三圣桥、八店街、正街、新街、三倒拐、转角井、回龙街至善后桥东头(均系今解放路),拆棚户,建小广场,街道连通,街面铺筑三合土,工程历时 4 年始成。
民国 19 年( 1930 年),自流井市政公所开始城市规划,整理市政,扩建街道,修建公园。规划兴隆街、三圣桥、八店街、十字口、新街(均系今解放路)拓宽取直,使之成为城市中心街道,打通东源街、石塔上、灯杆坝,取名铁崖路(今中华路)。民国 21 年,完成兴隆街、八店街、正街、新街扩建。民国 25 年,修建关外道路。
清光绪二十九年( l 903 年),成立自流井、贡井、筱溪邮政局,( 1909 年),成立自流井电报局, 27 年( l 938 年),开办长途电话业务,民国 31 年,开办市内电话业务。
有线电报网路始于清宜统元年( 1909 年),从内江到自流井架设电报线路 l 条,与内江进行话传或人工通报。民国 11 年( 1922 年),自流井电报局有线电报电路发展到 4 条,即自流井至内江、荣县、富顺和叙府(宜宾)。
自贡商业伴随着盐业的发展而兴盛。清嘉庆年间,外地富商云集,部分盐商投资商业,盐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相互渗透,形成‘八大商号”。清末民初,岩盐被开发,盐业发展,经营货商的商家结成行帮。宣统元年( l 9 ( ) 9 年)经商者有 18 帮,自流井正街就有著名的京帮、江西帮、乐山帮、井帮等,贡井有商家行帮的七省会馆(五庙二宫),,川盐再次济楚,商业随之兴旺,各类商号共 2460 家,经营商品成遍布市,形成自流井正街的工业品(俗称洋货),新街的山货土产,石塔上的五金银楼,竹栩街的楠竹,大坟堡的盐店街盐业运销,贡井的牛肉市场等,城区集市 43 个,城乡合作社 74 个.
清宣统元年( 1909 年),商会成立后,各行业改为帮,经商行业通称货帮,与盐帮并列,时称盐、货二帮。民国 18 年( 1929 年)又改为同业公会,将行业适当合并,商业为 14 个公会.
至抗战时期,市区有各类商号 2460 家,其中座商为 1754 户,自产自销的各类手工业店铺 1300 多家,小摊贩 1500 家,盐担子近 1000 人。
清末民初,贡井有九坝(集市)之称,有炭市坝、柴市坝、草市坝、猪市坝,滩坝的菜市竹市、院子坝的旧货市场等.
近代川盐济楚和抗战时期川盐销售两湖地区,促进了自贡地区的商业繁荣。市区先后发展坐商 2 (刃 0 多家,另有众多的行商、摊贩、盐担子、手工业店铺等商户约四五千户。
自流井,沿河的商业大街,东起石柜台,西止新桥头,从东到西有兴隆街、三圣桥、八店街、正街、新街。“辛亥革命”后,经营现代工业品商家居多,仅绸布、百货等就有 20 多家‘著名商号有京帮天福样、庆兴和、三聚源、三聚合;江西帮有永和兴、裕和兴、仁和兴;乐山帮有同兴祥、唐永盛、长盛荣、兴记等绸庄:井帮有致和生、明新、三发、同丰、,联通、长丰、庆成等商行亦居此街。新街为土特产市街,经营山货、海产、油酒者居多,著名的永昌山货铺久居此街;另有铁器、木器商多家,锅盆碗筷、刀剪锄镰、日用家具,应有尽有;土布行业集中此街东段,以纱换布,以花易纱,街市、集市合一。石塔上原名东源街,是五金匠铺集聚的场所,有银匠铺、铜匠铺、鼓锣乐器铺等多家,经营现代五金的华记商行居此 20 余年。三圣桥至兴隆坳的竹棚子街,清末民初,有竹商 20 余家,运销楠竹、竹绳、板蔑等。自流井为市区的中心市场,坐商 1500 多家。
明末清初,贡井因盐卤枯竭,井灶移向东南,市街同向发展,依秩为老街、新街、长腰街、筱溪街。抗日战争时期,兴修公路到雷公滩至威远后,,摊贩 1 000余户。著名店铺有绸布百货的谢富堂、富兴和、永庆等;糖食业有玉林春、昌大、永发源;山货酱园有广德公、德源长、协和盛;饮食业有八珍园、富和园、福禄馆等多家;成遍专业市街有铁炉街、衣铺街、牛肉街,著名的“七省会馆”(或五庙二宫),即陕西庙、江西庙、贵州庙、川主庙、天后宫(福建帮)、南华宫(广东帮)为各地商家集会外,也是商品成批交易的场所。
大坟堡清末开发扇子坝岩盐后,井灶骤增,市街围绕井灶而建。民国 25 年( 1936 年)兴修内乐公路时,改建为弧形大街,为商业中心。商户聚集,有坐商 8
三、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