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详解
地质工程专业详解
2010年11月06日
地质工程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地质工程专业以地质学理论、力学理论为基础,培养系统掌握工程地质,岩土钻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工程建设发展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爱岗敬业,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学生在学习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资源勘察、工程勘察、工程管理、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能力及其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能在地质工程设计、地下资源勘探、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评价、岩土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单位从事各类资源勘察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与监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地质、、煤炭、冶金、建材、能源、道路、矿山、化工、交通、水电、市政建设、国防、地质环境
保护等十多个领域,以及人类在上天、入地、下海、登极伟大计划的科学探索与实践。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以及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能源开发工程、核能利用与核废料处置等都离不开地质工程。因此,地质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地质环境保护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中国在工程勘查和钻凿工程领域具有灿烂的古代文明。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了凿井取水的历史;春秋时代建筑的鸿沟;战国时代李冰父子在四川发明的钻凿盐井方法和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隋朝修建的赵州桥,该桥利用了砂质地层作为桥基,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证明,如果没有对地基土工程性质深入的了解,是难以做出如此合理的设计方案的。19世纪中叶,国外的地质工作者开始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工程地质学的学科体系。解放以前,中国的"地质工程"隶属于土木工程的范畴,没有建立独立的地质工程学科。新中国建国之初,国家出于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进行院校调整。
1952年,成立了原北京地质学院和长春地质学院两所地质院校,归原地质部管
理。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急需,在前苏联科学家的帮助下,中国在北京地质学院和长春地质学院中分别建立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探矿工程两个学科,工程地质和探矿工程(岩土钻凿工程)分属于两个专业,且建校之初的长春地质学院仅设有探矿工程部分专业课。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援华的前苏联专家、老地质人员转行和归国留学人员。
现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地球各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以及人地关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资源、灾害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在技术层面上要具备宽广而扎实的知识,并具备知识不断更新的能力。
从近年来毕业生供需见面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市场对地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是:
技术层面: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
人文层面:具备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思想层面:具有坚定的专业思想。
体能层面:身体健康。
尽管市场对毕业生上述要求是最基本的,而目前培养的学生离"高素质"的社会要求还相差甚远,市场对毕业生的高素质要求也尚未完全体现出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相信未来对学生高素质要求的时间会越来越近。
由于地质工程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领域很广,目前的经济建设项目很多,发展的速度很快,为毕业生创造了很好的就业环境,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地质工程专业学生
的就业形势却仍然非常好,具有比较强的发展势头,在全国形成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大批国外技术力量将不断进入中国。我们培养的地质工程技术人员要面对这种国际竞争的压力。同时,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地质工程专业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据资料显示,随着中国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和城市建设的规模化,从事基础工程施工的人才将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地矿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在未来的10年内将会大幅度地增加。同时,近年铁路建设走势增强,人才需求形势看好。各勘查院对人才的需求稳中略有走强趋势,其他行业对工程地质人才的需求减弱,而对岩土钻凿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值得注意
地质工程专业详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