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山东省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2011年)
轻工业是涉及衣、食、住、行、用、娱乐等多个消费领域的综合产业,在满足内需、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使我省轻工业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面临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为应对当前形势,促进我省轻工业调整振兴,根据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结合山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
。2000年以来,我省轻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829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693亿元,,,税金851亿元,经济总量和效益位居全国第二位。机制纸及纸板、冷冻箱、日用玻璃、植物油、农用薄膜、原盐、淀粉、太阳能产品、功能糖类、味精、啤酒、葡萄酒、植物油、肉禽类加工产品、果蔬加工产品、水产品加工产品、搪瓷制品、手工具等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
。发展形成了海尔家电、青岛啤酒、张裕葡萄酒、澳柯玛冰柜、金锣肉制品、晨鸣、华泰等纸业、三环锁具、威达工具、玫德管件、樱花系列钉、泰山体育用品、云龙绣品、艺达工艺家纺、山花地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分别达到101个、67个和61个。
。皮革、家具、工艺美术、塑料、家电、五金等行业的出口具有明显优势和较强国际竞争力。2008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997亿元,居全省各行业首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
。发展形成高密制鞋、蓝村制鞋、沾化制革、宁津桌椅、周村凤阳家具、淄川西河红木家具、菏泽庄寨桐木制品、惠民安全绳网、阳信餐具、乐陵五金、博兴兴福厨具、文登家纺、莱州草艺品、临沭杞柳、武城玻璃钢制品等一批产业集群。
。
一是发展方式粗放,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制约了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研发设计能力薄弱,产品档次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出口产品中贴牌现象普遍。
三是节能减排压力大。造纸、食品、皮革、塑料等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指标等与差距较大。
(二)面临的形势
。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省轻工业影响逐渐加深并呈扩散态势,全球需求量萎缩让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数轻工出口企业应对贸易壁垒准备不足,加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利润空间有所影响。
、出口下滑、内需萎缩,导致产品过剩、积压严重、行业效益下降。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为主的企业有的出现停产、半停产状况,一些地方就业压力增大。
、保障民生的政策导向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我省轻工业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坚定信心,化危为机,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缓解和克服当前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企业生产稳定和产业振兴。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坚定信心,科学务实,积极作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扩大内需、稳定出口、增加就业为政策取向,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新、特、优工程,促进轻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由大变强。
(二)原则。
,加大开拓力度。搞好产品结构调整,挖掘市场消费潜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花色、新材料、新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注重品牌培育。支持带动作用强、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大的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培育自主品牌。
,强化服务民生。对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技艺密集型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促进稳定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植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集中度和集群效应。
,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促进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引进。
(三)任务目标。
。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3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出口交货值270
山东省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