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沙漠化与治理措施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随着地球上陆地资源因加速开发而日益枯竭,土地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与沙漠化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沙漠,对我们大多数朋友来说,是那样令人心驰神往,沙漠里的故事是那样新鲜,那样浪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的那番情趣,令人如醉如痴。
现实中的沙漠给人带来的却并不只是那一份浪漫,而更多的是灾难。中国昔日繁荣昌盛的被称为“丝绸之路”的西域,金碧辉煌、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都城——兴庆,而如今却只是任那沙漠化肆意蔓延,一片荒凉景象。在非洲也有“绿色撒哈拉”的传说,相传撒哈拉也曾有过被绿色森林覆盖的时代,大约从4500年前开始出现干燥化,由于炎热,从而使生物无法生存,成为一片死亡之地。此后,沙漠的面积逐渐扩大,以致非洲四分之一的面积都被沙漠所覆盖。
但是,自然的沙漠化现象是以一种数百年到一万年为单位的漫长的地表变化。而现在发生的这种全球规模的、人为的沙漠化则是以十年为单位,看得见的土地荒废。我国西部敦煌一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是一片红柳茂盛的地带,曾经被称为“红柳园”,而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些树木被连根挖去,方圆三四十公里再也找不到红柳的踪迹。与此同时,农田和村落也在逐渐被沙漠吞没,再经受过度的农耕和放牧,土壤干燥化进一步加剧,仅存的植物在人类和牲畜的破坏下荡存
殆尽,逐渐演化成沙漠。
世界上的沙漠几乎都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这种现象也正说明了人类的作用。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录了人为的影响因素。美国的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等地的沙漠、澳大利亚中部的沙漠、非洲南部的卡拉哈利沙漠等,都是由于人们过度放牧和在干燥地带过分耕作等人为原因使沙漠扩大的。
据推测,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发生沙漠化,其中有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依靠降雨的耕地,。此外,还有35万公顷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影响。相当于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的人口正在遭受沙漠化之苦。
对于我国来说,沙漠化土壤侵蚀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根据有关资料指出,中国是“沙漠化极其严重的国家。”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势严峻。根据全国两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对比分析,,;同时,中度以上的侵蚀面积由94万平方千米,增加到112万平方千米,强度以上的侵蚀面积由6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87万平方千米。这说明沙漠化在扩展,侵蚀程度在加重,年均扩展3060
平方千米;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减少速度惊人。我国耕地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4位,,为世界人均耕地的45%,不到俄罗斯的1/8、美国的1/6、印度的2/3。东部沿海省份人均耕地更少,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到2000年底,,年均减少45万hm2;其中由于水土流失,北方土地沙化、南方土地石化等原因,。
我国土地沙化的成因主要是干旱、少雨、风大、土壤疏松等自然因素,但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是导致沙化不断扩展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盲目引水,扩大灌溉面积。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农业灌溉用水量从50多亿m3增加到153亿平方米。
二是水资源浪费严重。西北地区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全均定额为每亩580立方米,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灌溉定额高达每亩1000
立方米左右,最高达每亩1400多立方米,浪费严重,同时导致土地盐碱化。
三是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塔里木河和黑河等内陆河流域,因受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忽视生态用水需求。在相当长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没有考虑生态对水资源的需求,由于水资源短缺,首先挤占的是生态用水,其结果是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绿洲和沙漠化土地同时扩大,而处于两者之间的天然林地、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水域在缩小。
,造成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
西北地区草场面积大,同时,草场又是防风固沙的重要屏障。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受“以粮为纲”的影响,把一些草场开垦成耕地,耕种2~3年后,薄薄土层中的养分消耗殆尽,就撂荒
土地沙漠化与治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