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天下第一兵的半边天
[转载]天下第一兵的半边天
2011年06月25日
欠你,真的欠你。
天下第一兵的半边天
(注:此稿发表、转载于《解放军报》、《运城日报》等各大报刊)
自从我们相爱,
我就开始欠你。
欠你花前月下,
欠你新婚燕尔,
欠你寂寞长夜,
欠你苦累漫漫……
——程志强
在人们的心目中,三军仪仗队大队长、一等功臣程志强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大阅兵,是他高擎鲜红的八一军旗,带领整个受阅大军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第一个接受党和人民检阅;香港、澳门回归庆典上,是他亲手组织,将象征着主权和尊严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在这块土地上;是他总结的队列训练法被推广全军,成为指导国庆50周年受阅方队进行队列训练的指定教案……人们不约而同地冠以他“天下第一兵”的美誉。他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电视荧屏的黄金时段、报刊杂志的封面彩插上,被人们制成台历、挂图、明信片,摆放在床前案头,张贴在墙壁、宣传栏上;国家教育部甚至将他的相片编入到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首页,成为全国少年儿童认识解放军的开始。
有人说,程志强的成功,是因为背后有一座山,这山就是妻子魏茜芳那挺拔的脊梁和坚强的双肩。程志强说,这山是由辛酸垒基、苦累堆积、汗水与泪水搅拌而成的,是自己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
一、检阅
山西永济——程志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1984年,这里的黑白电视已不是什么稀罕物。共和国35周岁生日这一天,可以说是山西永济电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天。
县城,早已是万人空巷,人人都要争睹这盛况空前的宏大场面。
乡下,有电视的人家早被挤得水泄不通,据说不少人家都被挤坏桌椅,碰碎杯盘。农民们不太懂这大阅兵的历史意义,但为了看看扛着大旗第一个出场的“咱们的胖娃”,就是挤掉一条腿也是值得的。
阅兵式上,程志强不负众望,威风凛凛,精神抖擞,高擎鲜红的八一军旗,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第一个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当他按规定准确无误、分毫不差地走完第991步时,脚上那半圆形的反毛皮鞋后跟,刚好同醒目的红色礼毕线形成一个标准的圆切,广场内外顿时汇成掌声与鲜花的海洋,闪烁不停的摄影灯和播音员那铿锵有力、气壮山河的解说,让整个大地都在震撼,让所有的中静。
这一天,丈夫程志强将成为整个受阅方阵中的排头兵,作为妻子,魏茜芳已早有耳闻。公公婆婆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对部队上这一套他们都懂,从他们平时的谈论中,她知道丈夫程志强在这一天,将要走到一个军人在和平时期所能达到的最辉煌顶峰。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挤到老村长温铁头家那台18寸的黑白电视机前,等待着这激动人心的时刻。魏茜芳完全知道,自己的丈夫一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对中国人,特别是对看着他长大的方池村父老来说,将意味着什么。作为妻子,没有什么能比在这个时候目睹一下自己丈夫的风采、亲眼看着自己丈夫是如何完成辉煌瞬间而幸福万分的了。况且自从女儿出生起,她已有两年多未见丈夫的面了。
可是,魏茜芳──这个在1984年10月1 日最应该去看电视直播的人,却没有出现在电视机前──哪怕仅仅是瞟上那么一眼,摄取那么一小段动人心魄的历史画面。
10月1日这一天, 永济的天空一大早就绵绵不断地下起雨来。天气预报上讲,这雨可能还要连续下上几天。分给她们家的那五亩责任田,长熟了的苞谷至今仍颗粒未收。如果这雨连续下下去,苞谷的粒子很有可能会在枯萎的杆子上发出芽来,要是这样,那全年的辛苦播种都将付之东流。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在终生的遗撼和一年的口粮之间,纯朴厚道的魏茜芳,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一大早,她就把女儿用布带拴在桌腿上。这是她每次下地干活之前都要做的一件事。两岁大一点的女儿,似乎也习惯了,如果哪一天母亲忘了拴她,她都会主动跑过去抱着桌腿,告诉母亲:“妈妈,早点回来,我一个人好怕。”
程家的责任田离家足有七八里地。而且,去田里必须经过一个陡峭无比的大坡,给耕种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就在电视机前传来一声高过一声的喝彩和掌声时,魏茜芳正在泥泞的坡路上,把滑翻的架子车拼命地往上拽。雨水泡过的路面上,污水遍布,泥浆四流。别说是推着车,就是空着手爬过陡坡,也会一不留神摔个四脚朝天!
等到魏茜芳把载满足有千把斤重苞谷的独轮架子车扶起时,自己已浑身是泥,脸上泪水、雨水、泥水模糊一片了。
天安门广场,鲜花与掌声相映生辉;方池村泥泞路,颗颗辛酸泪砸地有声!
二、分家
程志强和魏茜芳是在经过8年多的对象后,才于1980 年腊月廿六日完婚的。说是这一天结婚,其实程志强并没有参加自己的婚礼。当时的程志强担任的是三军仪仗队的执行队长,这是一个无比光荣而又极其特殊的角色。每次外国总统、政府首脑、外军将领来华访问,部队阅兵行进
转载 天下第一兵的半边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