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研究
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
明年春色倍还人
策略研究员:
——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专题研究张林昌
¾ 中国已经具备进行系统性产业转移的条件和要求。这 021-38676702
本报告导读:
将带来结构性投资机会。 zhanglinchang@
王成
摘要: 021-38676820
wangcheng6461@
z 高速增长的中衡调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张昂
国经济以丰富的劳动力禀赋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成为国际“共生模 021-38676434
式”下的核心制造
zhangang@
衡状态难以为继,全球经济面临“再平衡”调整。这对制造核心国
张
的中国而言,意味着外需收缩、产能过剩。我们还能否维持经济的赟
较快增长,如何维持经济的持续性增长? 021-38676053
zhangyun@
以“雁阵发展模式”应对再平衡调整: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
z
水平差异较大,呈现类似于东亚经济体 1970 年代的梯级分布特征。
因此,中国自身可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雁阵发展模式,实现良性的
可持续的较快增长。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领头雁,中西部地区为尾
前三名地区占比%
雁,长三角、珠三角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工业总产值地区变
实现赶超式发展,并为整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提供更宽厚的市场需求。异系数右轴
z 产业区域转移的核心动因是微观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企业获得最大效益是决定产业区域转移的核心因素。政府
更多的起到引导而非主导的作用。可以将产业区域转移的影响要素
分解为:收入因素和成本因素。
z 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经历否定之否定历史:建国之初,中国 70%的
工业集中在不到 12%的东部沿海,分布极不均衡。经过三线建设等
调整,到年代末,东部和中西部的产业规模差距明显缩小。改 1953 1956 1959 1962 1965 1968 1971 1974 1977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1970
革开放后,国内产业重新向东部聚集,区域间产业布局迅速走向不
均衡。进入 21 世纪,部分产业在东部失去竞争优势,产生了进行产
20
业转移的压力和动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也成为新世纪国家战略。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
17
z 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正当其时: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系统性产业转东部
移的条件和要求。东部企业需要通过产业转移开拓新市场。劳动力 14 中部
西部
流动面临拐点,劳动力成本优势对产业转移的作用将越来越大。2004 11
年后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回报效率已经明显超过了东部地区,固定资
8
产投资增速也持续稳定超过东部地区。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具有典
型的不可流动性,资源开发加工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聚集的趋势将 5
会越来越明显。但中西部地区企业交易成本仍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说明在软环境上,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政府
可以通过提供财税补贴、土地优惠、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改进区域
的制度环境等,影响企业的成本收益线,推动产业转移进程。
z 产业转移带来中长期结构性投资机会:进行产业转移,或间接为产相关报告
业转移服务、受益于产业转移带来的中西部地区赶超式发展的行业今夕何夕
(公司):纺织服装、化纤、家电,交运物流,水泥、机械制造、建()
筑工程等可能获得较好成长机会。综合考虑地方承接产业转移的进 2009 年全球宏观策略
展、已有的产业配套基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和未来区域发展规划()
等因素,我们认为有望借助产业转移、成为“中西部增长希望极”
的地区主要有:重庆、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等。这些地
区的重点上市企业同样值得关注。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专题报告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
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专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