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
内膜系统(intracellular membrane):细胞质内由膜围成的小管、小泡和扁囊所组成的系统。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其形成的溶酶体和分泌泡等。
功能:扩大膜的面积,提供各种反应所需的适当环境,使之互不干扰。
内膜系统之间的连续性
内质网、核膜和线粒体的起源
内质网:细胞内膜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类细胞器,是由封闭的膜系统及由膜围成的腔构成的相互沟通的立体网状结构,通常占细胞内膜系统的一半左右,包围的体积占细胞体积的10%。
第一节内质网
内质网存在的意义:
大大增加了细胞内膜的表面积,为多种酶特别是多酶体系提供了大面积的结合位点
内质网形成的完整封闭体系,将内质网上合成的物质与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物质分隔开来,更有利于它们的加工和运输
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类似,但薄,5-6nm,与细胞膜相比,蛋白质较多而脂类较少,蛋白质:70%,脂类:30%,富含卵磷脂,鞘磷脂少,且脂肪酸的链短,不饱和程度高,胆固醇少
内质网膜中含三类酶系
1)与解毒功能相关的氧化反应电子传递酶系(如细胞色素P450、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
2)与脂类物质代谢功能相关酶系(脂肪酸CoA连接酶、磷脂醛磷酸酶等)
3)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反应相关的酶类(如葡萄糖-6-磷酸酶等)
一、内质网的化学组成
小管状:呈狭长分枝的管状,相互连通、交错成复杂的网状,管径在40-100nm之间,常内与细胞核膜,外与细胞膜相连。
小泡状:膜围成的腔,常可达到40-500nm。
扁平囊:由膜围成的扁平囊,两膜相距40-50nm,很多重叠在一起,不同层之间有分枝相连,在电镜下成长条状。
二、内质网的形态结构
三、内质网的基本类型
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以网膜胞质面有核糖体颗粒的附着为主要形态特征。多呈排列整齐的扁平囊状,参与外输性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转运,膜整合蛋白、细胞器中的驻留蛋白。
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表面光滑的管、泡样网状形态结构。脂类合成的重要场所
区别:
:粗面内质网多为扁平囊状,排列整齐;滑面内质网一般为分枝的管道。
:位于膜和腔内的蛋白质不同;酶不同,如粗面内质网上含有20余种与滑面内质网不同的蛋白质。葡糖-6-磷酸酶,普遍存在于内质网,被认为是标志酶,核糖体结合糖蛋白只分布在rER,P450酶系只分布在sER
:粗面内质网合成分泌蛋白质和多种膜蛋白,滑面内质网主要合成脂类、类固醇。
医学细胞生物学(李朝军)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