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社区大课堂中快乐成长
——浅谈语文学科中对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让孩子在社区大课堂中快乐成长
一、开发社区资源,延展教学内容
让孩子在社区大课堂中快乐成长
在新课程下,教师要开放教材,让学生借助课文的学习投身于五彩缤纷的社区生活,在自然中学语文,感受生活经验的多姿多彩。
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通过参观、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
为什么把广玉兰定为市树?
常州哪些地方有广玉兰?
它需要怎样的生长环境?
外形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作用?
应该怎样养护它……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座谈会、参观等方式深入讨论交流: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2、长征过程中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3、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词?他还写了哪些词?
4、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在家长的指导下观看战争题材的影视剧
二、深入社区活动,挖掘写作素材
让孩子在社区大课堂中快乐成长
学生的作文也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素材的眼睛。以生活、社区为舞台,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是习作之本源。教师要及时唤醒学生的体验,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避免写作时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
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有利于获得丰富多彩的习作材料,提升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从而产生表达欲望,变厌写为乐写,变难写为易写,使作文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倾吐情感的过程。
三、借助社区平台,提升综合素养
让孩子在社区大课堂中快乐成长
语文教学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课程体系,要力争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不再把学生禁锢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要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开展了“保护环境,远离雾霾”的主题活动:
搜集了各种有关雾霾的图片和资料,了解了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随后大家走进社区大课堂,走上街头,调查市民对雾霾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如何做好雾霾预防工作的?自己将对治理雾霾作出怎样的贡献?
走进市气象局及环保局,了解雾霾的有关常识以及政府职能部门治理雾霾的措施。
走进社区,发放倡议书,号召全民为治理雾霾作出自己的贡献。
给市长写一封信,提出治理雾霾合理化建议
四、依托社区资源,进行人格熏陶
让孩子在社区大课堂中快乐成长
要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有准备、有组织、有指导的语文主题活动,无论是以文化传统为主的,还是以信息处理为主的系列活动,无论是社交模拟,还是社会调查活动,无论是开展自然探访,还是进行创意想象系列活动,都会对学生完满人格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让孩子在社区生活中快乐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