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1页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相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商鞅变法的详细措施、内容和特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重点难点】商鞅变法。★创设情景先秦史(远古时代——秦公元前221年统一)回顾时间线索: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组织探究——学问梳理一、商鞅变法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基本特征、政、经、文方面)2、秦国国情:(1)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六国。详细表现:农业生产:社会习俗:秦穆公后的国力:(2)公元前362年,秦孝公下达《求贤令》,决心变法图强。3、商鞅个人:(1)阐述富国强兵之术,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2)与旧贵族绽开论战,宣扬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作了舆论打算)(3)南门徙木,为改革造声势,取信于民。二、主要措施与内容: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方面。1、政治上(上层建筑)(军事上)(1)废除“世卿世禄制”,嘉奖军功。内容:意义:(2)建立什伍组织。内容:目的:作用:2、经济上:(1)废井田,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作用:(2)嘉奖耕织。第2页重农:抑商:招秤农夫垦荒:作用:(3)统一度量衡。3、政治上:(1)废分封,建立县制。内容:作用:(2)推行什伍连坐制度。作用(3)实行严刑峻法(轻罪重刑)。4、文化上:焚烧诗书。目的:5、社会习俗上:成年男子必需分家单过等。三、历史作用(评价):1、推动秦国社会发展: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加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气;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全国打算了条件。2、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心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政策。3、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确定程度上加重了剥削压迫,给人民带来了巨大苦痛;焚烧诗书,摧残了文化;。4、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压制工商业发展,违反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倡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四、成败缘由:成:(确立起封建制度;秦国强大;秦统一;深化人心;新法未废等。)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顺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顺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缘由);秦孝公支持;改革前的思想动员;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主要缘由);正确的决策和推行新法的决心是关键。等。败:(指个人被车裂而死)触犯旧贵族利益;失掉最高统治者支持。五、特点:1、核心内容是:“农战”和“法治”。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是最全面、最胜利的改革3、性质:是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六、启示:第3页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只有不断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促进国家的强大;改革是革除社会敝症,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定有阻力,甚至充溢了尖锐激烈的斗争;改革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无私无畏;凡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的改革就应确定,反之要否定。★课后习题点拔课中思索题1、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商鞅通过南门取信于民,保证了变法的顺当执行。2、这是《战载的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的评论,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秦国商鞅中明确规定嘉奖军攻。按军攻授官爵,这样增加了救死扶伤的志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课后习题解答阅读与思索:“轻罪重刑”,以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只是措施过于严苛。解析与探究提示: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主动性,使秦国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加,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尝试练习1、(9分)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状况。视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依据所学学问回答相关问题:图一铁制农具图二嘉奖耕织图三商鞅铜方升请回答: (1)从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 (2)你从材料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2分) (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夫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2分)★巩固反思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苛刻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独创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第4页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四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请回答:(1)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确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4)材料二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改变。(5)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四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相识。★作业回馈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1)依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答案1、答:(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冶炼技术进步)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白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分)(2)嘉奖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2分)(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第5页(3分)(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2、答案:(1)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视了对商鞅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的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确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改变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但是其基本立场是否定商鞅变法。(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确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4)新兴地主阶级;应主要着眼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依据生产力的性质考查其社会改变的意义。“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5)苏轼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骤至富强,最终“得天下”,这是客观的;秦在农夫斗争打击下灭亡,这是秦施暴政的结果。苏轼把秦灭亡的缘由归咎于商鞅变法,这是错误的。苏轼借此从某种程度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3、答案:(1)①实行什伍连坐制;②嘉奖军功;③重农抑商;④实行县制;⑤废除井田制;⑥统一度量衡。(2)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3)倾邻国而雄诸侯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打击了贵族特权,都取得了很大成效,推动社会发展进步。都面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争战;都处于社会变动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现冲突。异:内容上不同:激励发展工商业——限制工商业发展侧重政治民主化——侧重君主专制和中心集权背景不同:雅典处于奴隶制时代——中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时代目的不同:化解平民与贵族冲突——富国强兵性质不同:奴隶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是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改革。改革彻底程度不同:不彻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改革个人结局:梭伦实行中庸之道,为民请命,得到广阔人民拥护,流芳后世。——商鞅帮助确立王权至上,成为王权斗争的牺牲品,被车裂而死。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wa
  • 文件大小62 KB
  • 时间2024-09-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