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送教下乡实践课实现形式的探索与实践.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送教下乡模式下关于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邢台市农业学校
李克军
关于送下乡模式的提出
首次把送教下乡作为一种模式提出,应该是教育部职成教司张司长来邢台调研时提出的(2011年4月),当时他说了一句话,叫做:“送教下乡模式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今年两会期间,山东有一个人大代表提出了“半工半读的送教下乡模式”(农民日报),前面加了一个定语,即“半工半读”,我觉得还是很贴切的。
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送教下乡模式下教学设计的参考依据。
二、送教下乡模式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
三、关于实践课的探索与实践
一、送教下乡模式下教学设计的参考依据
关于送教下乡的性质应准确的定义为全日制教育,但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全日制教育模式,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根据各教学点的产业特色、农民素质等因素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达到全日制学生的培养标准。教育部职成教司张昭文
依据一省教育厅颁发的六个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实习实训规程
既然是全日制教育就应该遵守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包括在课程设置、学分设定、教学环节、评价机制等方面要遵守。而在这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教学文件就是省教育厅颁发的六个指导性的教学计划和实习实训规程。
依据二送教下乡模式的特点

各教学点的产业特色决定了我们送教下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根据各教学点的产业结构特点开发课程,根据各教学点的学生素质来教学内容,做到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依据二送教下乡模式的特点

据调查,在送教下乡学生中,其学历结构为:初中以下27%,实践毕业58%,高中14%,其它占1%左右。
年龄结构:40岁以上30%左右,30-40岁的占43%,20-30岁的占37%左右。男女比例在1:。
总体特点是:思维能力强,有社会经验,已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但记忆力较差,绝大多数为从业人员,有一定的生产经验,但多为传统经验。学习过程中有很强的现实性。
依据二送教下乡模式的特点
,送教下乡模式培养的是在农村“留的住,用的上,走不了”的技能型、管理型实用人才。
4.“边学习、边生产、边致富”是送教下乡模式的一大特色。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和促进农民增收增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依据三送教下乡模式的培养目标定位

既然是全日制教育,那么就不是培训班,其层次应该是中职层次或中专层次,所以应具备以下特征:
(1)在专业层面就是进行相对系统的专业教育,既然是系统的专业教育,就要建立相对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
(2)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吸收新技术及技术推广服务的能力。
(3)文化层次。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提高其基础文化素质及文明道德法律水平。
依据三送教下乡模式的培养目标定位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有文化即文化课的层次定位,以提高农民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道德文明水平、法律意识为目标。
懂技术是送教下乡模式的核心。
会经营是专业的进一步拓展,提高农民学生经营管理及营销水平,提高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送教下乡实践课实现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所以所以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6-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