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平衡记分卡漫谈(DOC 13页)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平衡记分卡漫谈(DOC 13页)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平衡记分卡漫谈中衡计分卡作为一种全新的绩效考核方式,已为世界众多知名公司运用衡计分卡的推广与运用问题。如何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呢?平衡计分卡运用空间有多大?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中国企业重视绩效评价是最近几年的事。从中国企业迈向市场经济的这20年来看,绩效评价经验了四个发展阶段:▲“平均主义思想下的赏罚调剂”阶段:这一阶段几乎没有正式的考核,基本实行平均主义。只是谁做出特殊贡献则对之有特殊嘉奖,谁犯了重大过失给其惩处,以有限的赏罚作为调剂。▲“主观评价”阶段:一些起步较早的民营企业,他们相识到必需打破平均主义,必需实行敏捷的评价与安排机制;依据实力与贡献来确定酬劳,拉开收入安排的差距,但是企业缺乏理性管理基础,人情化管理色调浓郁,考核凭主观感觉,缺乏标准,考核结果和收入安排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德能勤绩评价”阶段:一些企业相识到考核应当综合考察多个方面,不仅应当包括工作的结果,还应当包括工作中的实力、看法、出勤率等。目前中国多数企业的考核都接受这种国家公务员形式的“德能勤绩”模式。但这种考核模式存在问题是:考核指标庞杂、没有针对性(统一划齐)、没有明确的标准、考核重点不突出。考核不能真正反映员工的业绩,往往“老好人”、“庸人”考核分数反而最高。▲“量化考核与目标考核阶段”:客观、量化的考核可以说是近年来很多企业管理的重点,用事先承诺的标准来考核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以达到绩效改善的目的。这种标准是详细的、客观的、基本可量化的。这一阶段是科学化考核的初级阶段。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实施的考核都没有超越上述四个阶段的范畴。那么,第四阶段——量化考核与目标考核阶段,就是考核的顶点了吗?我们认为量化考核或者目标考核他们真正面临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绩效考核多大程度上能支撑我们的战略?是否存在个体绩效与部门绩效的脱节,部门绩效与企业的整体绩效脱节,继而产生短期绩效同长期发展战略之间的脱节?最终,我们发觉一个好玩的现象:从个体到部门,从部门到整体的绩效都俱佳,但企业却面临着危机:企业的战略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力受到限制——这就是绩效与战略的脱节。在多数人看来,绩效考核只不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是“限制”、“激励”、“约束”“监督”的工具,但国际一流公司的实践却表明,绩效考核越来越多的被用做“战略实施的工具。”绩效考核特别大的作用在于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然后层层分解,对这些指标加以落实,最终企业从下到上的全部行为、任务、业绩都在支撑企业战略。——最终保证战略同绩效的有机联系。而探讨战略实施与绩效评价的关系,国际上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第一,是依据企业的战略,探讨企业将来的胜利关键,依据胜利关键建立企业的KPI(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其次,是美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对KPI指标体系的述评KPI指标体系是实施绩效考核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在建立KPI指标时,通常要先由企业高层对企业将来胜利的关键达成共识,在确定企业将来发展战略之后,通过“鱼骨图”对每个胜利的关键业务重点及相关的业绩标准及所占比重进行分析。最终依据该职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对与其相应的业绩标准进行再分解,确定对应于该职位的KPI指标。KPI指标共同指向了组织胜利的关键要点,并能够发挥指标本身的责任成果导向作用,对于纯粹的绩效考核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指标之间没有明确的内在联系,考核还是太多地定位在部门及其内部个体绩效的结果,而忽视了部门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组织战略实施之间的关系,因此这种考核还没能跨越其职能障碍,在如何让员工了解并利用其中内在的多重相互关系,发挥员工推动组织战略实施的整体优势,使战略的导向牵引作用贯彻于员工的绩效考核与行为改进方面取得突破。与平衡计分卡相比,绩效考核的落实层面没有得到战略管理意义的深化。目前,平衡计分卡应用与推广的热潮正从国外袭入国内。依据GartnerGroup的调查表明,到2000年为止,在《财宝》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40%的公司接受了平衡计分卡系统。,88%的公司提出平衡计分卡对于员工酬劳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有帮助的,并且平衡计分卡所揭示的非财务的考核方法在这些公司中被广泛运用于员工奖金支配的设计与实施中。?平衡计分卡漫谈?平衡计分卡的每一个衡量指标都用来衡量企业战略的某个方面,它是一组关键性衡量指标的组合。平衡计分卡的价值在于将组织的战略目标与一组衡量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过去的绩效衡量体系并没有体现出员工的绩效表现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究竟有多大的关联,而平衡计分卡却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当时设计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就是企业应当明晰员工的日常绩效表现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关联程度。最近的评估指出,全世界排名前1000名的企业中,约60%的企业正在运用或正在试用平衡计分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迫使企业去找寻提升效率与自身实力的方法,这也是企业考虑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深远意义所在。关键性衡量指标通常状况下,平衡计分卡将关键性衡量指标按下列方法分类:结果性指标和驱动性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结果性衡量指标说明白组织执行战略的实际成果,如质量提升、收入增加等等。结果性衡量指标例如利润,是衡量组织有效执行战略的程度的体现,因此是“滞后指标”。相反的,驱动性衡量指标则是“领先指标”(如循环周期),它显示了过程中的变更并最终影响了产出。尽管结果性衡量指标仍旧是平衡计分卡中的重要部分,平衡计分卡还是更留意于驱动性指标,因为驱动性指标可以衡量即将产出的结果。在过去,财务指标是被最广泛运用的一项绩效衡量指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资产回报率(ROE)、利润率等等。企业已经开发出特别困难的系统用来衡量企业的财务表现,而作为重要性越来越高的非财务指标,却不能够用这套系统来衡量。在整个20世纪70年头,一些大型企业如PanAm,IBM,Xerox都是各自行业的领先者,他们运用财务衡量指标体系,并且都取得了精彩的经营业绩。但是到20世纪80年头,这三家企业在各自行业中领先者的地位都被取代了。非财务指标如质量、顾客满足度和创新等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竞争者看到了这一点并渐渐重视这一点。PanAm,IBM和Xerox却仍旧专注于不能发觉其它问题的财务指标,如ROE等“滞后指标”,等到他们发觉自身企业的问题以后,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也可以在平衡计分卡中运用。企业必需保持其内外部的平衡,如外部客户满足度与内部员工满足度。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必需同时考虑其内部及外部指标。有可能企业内部指标表明企业运作良好,而外部指标的表现却恰恰相反。平衡计分卡的不足运用平衡计分卡的难点在于试图使其“自动化”。平衡计分卡中有一些条目是很难说明清晰或者是衡量出来的。财务指标当然不是问题,而非财务指标往往很难去建立起来。确定绩效的衡量指标往往比相象的更难。企业管理者应当专注于战略中的因果关系,从而将战略与其衡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尽管管理者通常明白客户满足度、员工满足度与财务表现之间的联系,平衡计分卡却不能指导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绩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当组织战略或结构变更的时候,平衡计分卡也应当随之重新调整。而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因为保持平衡计分卡随时更新与有效须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平衡计分卡的另外一个缺点是它很难去执行。一份典型的平衡计分卡须要5-6个月去执行,另外再需几个月去调整结构,使其规则化。从而总的开发时间常常须要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衡量指标有可能很难去量化,而衡量方法却又会产生太多的绩效衡量指标。??平衡计分卡三问?问题1:平衡计分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以财务为核心 以财务为核心,就是在业绩评价过程中,要从股东及出资人的立场动身,树立“企业只有满足投资人和股东的期望,才能取得立足与发展所须要的资本”的观念。从财务的角度看,公司包括“成长”、“保持(维持)”及“收获”三大战略方向;与此相协作,就会形成三个财务性主题:“收入成长及组合”、“成本降低——生产力改进”、“资产利用——投资战略”。企业应依据所确定的不同的战略方向、战略主题而接受不同的业绩衡量指标。因为企业所重视的战略方向及战略主题不同时,其财务面的衡量内容及重点就会发生变更。如当公司立足于“成长”战略而追求“收益与组合”的主题时,其重视的指标就应当为“新产品(服务)及新顾客的收益百分比”。当重视生产力的提高时,可能选用的指标为每位员工创建的收益(收益/员工)。如当公司立足于“成长”战略而追求“收益与组合”的主题时,其重视的指标就应当为“新产品(服务)及新顾客的收益百分比”。当重视生产力的提高时,可能选用的指标为每位员工创建的收益(收益/员工)。 2、以顾客为核心以顾客为核心所设计的平衡计分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获得、顾客的保持、顾客满足度及顾客获利实力(这是企业所最终追求的),且每一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衡量指标。顾客因素在平衡计分卡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假如无法满足或达到顾客的需求时,企业的远景及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3、以内部业务为核心通常说来,企业内部的业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革新过程;(2)营运过程;(3)售后服务过程。企业因资源有限,为有效地运用和发挥内部资源及过程的有效,首先须要以顾客的需求和股东的偏好为依据,须要重视价值链的每个环节,设法分析企业的优势在哪里,向哪个方发展,如此才能创建全面和长期的竞争优势。
平衡记分卡漫谈(DOC 13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