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确目标重视实际精讲精练
——高二~高三历史复习建议
2
高考试题、考试目标分析与认识
历史复习建议
重点、难点与建议
3
第一部分
高考试题、考试目标分析与认识
4
高考内容改革与评价(三个维度)
——宏观评价,是社会各界包括考生、教师、家长等对考试的评价。
:
科学性原则。命题要注重科学性和严谨性,试题题干的表述要严谨,避免产生歧义;答案唯一的试题,如选择题避免一题多解的现象;避免学术上没有定论或尚在争论的问题出现在试题中等。
公平性原则。考虑农村与城市的差别,避免出现对农村考生的不公平性题目。
地域性原则。东西部之间、南北部之间的差别。
:对考题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分析。
5
高考内容评价(专家评价)的标准
近年高考内容讨论、评价的基本趋势
追求新颖与变革;
隐性评价标准为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
时代性: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强化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基础性:掌握经典知识(主干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搜集与处理新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性:多样化、多元化模式
6
高考内容改革与评价
高考内容评价(专家评价)的标准
2009高考卷评价:内容考查突出主干;注重基础,彰显能力;凸显新课程理念等(肯定性意见)
2010年高考卷评价:以主干知识为依托,以考查基本能力为主线;命题以新情景新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跨模块综合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与态势及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影响,反映了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结处入手,突出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历史观和全球历史观。
7
1、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通观2010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新课程理念在试题中得到全面呈现。试题仍然以情景材料题为主要考查题型,材料类型多样,有文字、图片、地图、表格等,以新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及迁移的能力。而且部分试题使用的材料直接来自教材或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8
《考试说明》,注重“双基”考查。
2010年试题明显表现注重考查教材主干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有:
古代:中国科举制、农耕技术、小农经济特征与宋代海外贸易,民族关系、道家思想及宋明理学、雅典思想家等
近代:孙中山主要活动、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现代中国外交;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等
现代:局部战争等
9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10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C .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高考历史复习建议和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