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桂枝-王颖、胡小利.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颖
胡小利
中草药之桂枝
桂枝
桂枝,正名:肉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又名玉桂、桂皮等,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桂枝的发展历史
先秦两汉时期对桂枝功效的认识及其应用
桂枝作为临床常用药物,人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记载:“牡桂,味辛温,主上气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从该段文字记载可知桂枝具有降气、利关节,补中益气之功。
隋唐五代时期对桂枝功效的认识
隋唐时期本草学和方剂学得到迅速发展,桂枝的功效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补充。《新修本草》“桂,味甘、辛,大热,有毒。利肝肺气,心腹寒热,”此时,桂枝的性昧在辛的基础上增加了甘味,由温性变成了大热。又云“虚而多冷加桂心、吴茱萸、附子、乌头⋯⋯”把桂枝归类于吴茱萸附子等大热的药物之类,可见当时桂枝和肉桂是同一药物,治疗应用偏重于性热温补之效。并且提出了服用桂枝的禁忌:“桂心忌生葱、生菜”。
明清时期对桂枝功效的认识
明朝时期医药学家李时珍全面地总结了桂枝的功效,对桂枝的应用又提出了新的见解,《本草纲目》云:“治风癖失音喉痹,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疮痘,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腹毒。”
现代《中药学》教材把桂枝功效归纳为: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温助阳气等,大大削弱了桂枝的应用范围,通过对桂枝功效历史发展过程的梳理,发现桂枝许多曾经有效的功效被忽视,因此,若能很好的考察桂枝的各种功效,不仅可以物尽其用,节省药源,又能为现代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资源。
桂枝的形态特征
中等大乔木;树皮灰褐色,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黑褐色,有纵向细条纹,略被短柔毛,当年生枝条多少四棱形,黄褐色,具纵向细条纹,密被灰黄色短绒毛。顶芽小,芽鳞宽卵形,先端渐尖,密被灰黄色短绒毛。
桂枝的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温经活血温通心阳
温中健脾温阳化饮
散寒止痛化气行水
平冲降逆利咽散痹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2、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3、,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发汗过多,
药理作用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①有效成分桂皮油。
②作用扩张血管,调节
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
体表,加强麻黄发汗作用。

解热、镇痛
①有效成分桂皮醛、桂皮酸钠。
②机理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
促进发汗;提高痛阈值。

桂枝-王颖、胡小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0012230
  • 文件大小1.85 MB
  • 时间20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