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10月28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语文“学段融通”——“打通儿童成长通道”教学研讨会,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理念的新变化,领略了不同名师不一样的风采。在其中有示范课和“凝聚核心素养·关注课改内涵”评课报告两种形式,通过培训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状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一些观察,多一层思索,更多一点提升!
一、立足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将“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新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关注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
站在学生的视角来建构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抓住学生的难点与疑点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索着学,经历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体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并且不断根据学生随堂猜想和反应不断地调整课堂内容,做到“以学定教、顺势而导”,达成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六年级《轻扣诗歌的大门》中,听写本课要讲的现代诗《月之故乡》,在其中老师专门漏掉两句让学生凭自己的感觉添加,自由读,看是否通顺,然后老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再引出原诗作,共同品鉴学习。再让学生自己读,感受画面感,给诗作添加诗题,老师在这里仅仅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之后,老师对学生的诗题板书讲解,让她们自己品评哪个好,从而自然的出示原题,介绍作者,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动。如果说诗作课例比较特殊,那么在三年级作文教学《秋天的图画》中,学生对自己的画作进行讲解的时候,老师随机引导将画作讲完整,并给画作起名,在这个过程中跟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渗透写作方法的知道。比如:介绍要有顺序,有重点,有修辞等等。
二、语言与德性同构,深度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且做到收放自如。
首先,一节课要上得有深度有广度,必须灵活地运用教材,在课堂中善于循循善诱。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注意精心预设,预备错误,让学生错在当下,错在课堂。可以采用更改文题,自行添加文题,谈启示,引导说话等形式来达到情感的培养。在四年级<诚实与信任》中,让学生自己按格式写字条上的内容,并大声念出来,这时,有学生写的是真实的电话和姓名,有学生写的是假的,老师就先表扬学生有安全保护意识,然后引导说信息有时候需要保密,但是做人也是要诚实的。而最后尝试给文章更换标题,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的准确把握。
其次,老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洽到好处的把课程内容所隐含的情感通过加工和提炼,融入到课堂知识中去,让学生去感受生命。课例:初二《背影》中,不仅让学生整体感受文章的情感,同时重点讲述爬月台的动作,老师用和蔼的态度,耐心地修正,温和的语言不断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恩和奉献。而五年级的《背影》则主要学习父亲和孩子之间相互的爱。
三、课程设计中注重细节,走上讲台,便能融入课堂,富有活力和自信。
一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思维,培养多角度、多元化理解主题的习惯,并且在知识讲授中融入语文常用方法。课例:四年级《去年的树》,是关于环保的一篇文章,首先老师先放,问:你读出了什么?有一个学生回答:大树为了光明而牺牲。老师给予了表扬和鼓励。之后通过续写故事,谈留在心里的是什么,然后再回归环保,做到了收放自如,这时教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二是联系词、句、段,注重段落前后的大贯通。在所有的课堂中,都充分呈现了字、词、句、段的内在联系。将词语从句中拿出来读,再将词语放入句中理解,引导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