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当前农村隔代教育状况研究.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当前农村隔代教育状况研究——以江西赣南地区为对象
内容提要:当前,在农村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使农村家庭体系发生裂变,导致隔代教育的产生。农村隔代教育破坏了原先比较稳定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局面,也使家庭与学校之间友好互通的教育途径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动荡、残缺的教育。农村隔代教育不仅对孩子产生影响,也是学校乃至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以江西赣南地区为对象,对当前农村隔代教育状况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尝试提出若干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
关键词:赣南地区;农村;隔代教育;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和完善。这意味着人才、技术、资金等都可以按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统一的配置,东部沿海地区是开放的前沿,其迅猛发展的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广大中西部地区丰富的农村劳动力正好填补了这一需要。人口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成为中国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之一。由于户籍制度和传统观念的限制,人口流动呈现单向性或季节性。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外出打工或经商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家庭夫妻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当中有的将子女带在身边,而更多的是将自己子女留在家里,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少数也有寄托在亲戚家里。于是,这些隔代长辈便成为孩子的监护人,挑起了教育孙辈的担子,这种教育现象,我们称之为农村隔代教育。农村隔代教育对孩子身心发育、对农村代际关系、对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将产生什么影响?这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媒体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意义
由于能力和时间上的限制,我们采取的社会调查类型主要是个案调查,即对特定的社会单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从微观层面来剖析,以其在个案的特殊性中,寻求普遍的代表性,找出多个特殊性中相通的东西,并对此展开阐述和研究。在个案的选取上我们也选取了中部地区农业人口大省中外出打工人口比较多的地区——江西省赣南地区,以其增强个案的代表性。
基于此次调查的特点,我们在调查方法上以访谈法为主,辅以调查问卷法和追踪调查法来加以配合。因为尽管调查问卷能够获取科学客观的数据,但不同的问题设计和问题的侧重,显然会有不同的结果,只有切身地深入到问题当中去感受问题的产生和演变过程,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一般说来,调查研究都会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即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因而,本次调查研究中更多地还是注重实践意义。这是因为:
首先,虽然隔代教育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就表现突出,有的学者认为传统农业家庭结构中出普遍存在隔代扶养的问题。但是,隔代教育问题引起众关注还是近几年的事情,特别是对农村的隔代教育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还是近一两年兴起来的。在众多的研究中,虽然有理论层面的探讨,如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但要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大多数还是在调查实践的层面,着重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方面的调查又分散于不同的侧重点,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的分析比较常见,把三者统一起来研究的还只是少数。
其次,农村隔代教育问题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对其研究的终极目的还是了解这一问题的状况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总结经验,进行推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农民的生活教育状况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构成了当代中国问题的主旋律。“19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事实证明,农村的治乱衰是一个国家稳定与否的基础和标志。国家的治乱始于农村,农村的治必然会带来国家的兴盛和安宁,这几乎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普遍性规律。”
[①]自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农民自身状况改善却相对比较少,户籍制度、税收制度和教育制度等都对农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很多农民期望在下一代身上有所改善。但研究结果表明,现实中很多问题都呈现“代际传承”的特点,“马太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起着主要作用。农民地位要改变,农村教育要先行。但理论与现实,生存与发展往往容易扭曲。农村隔代教育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任之所在。
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成年期的每一个痛苦都可以在其幼年找到伤痛的烙印。”成年期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源于他的儿童早期,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的健康发展。“农村隔代教育中的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正常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性格上的偏差。”
[②]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隔代教育中的孩子普遍感到孤独和缺少亲情,表现为沉默寡言、冷漠和自私自利等,打

当前农村隔代教育状况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dsqbyl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