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
韦应物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2’)
我们学过哪些唐代诗歌?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5’)
三、赏析诗歌(20)
1、点染法,找文眼。
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幽草、鸟鸣、潮急、舟横)
2、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3、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毫不在意,因为他
“独怜”幽草)
4、了解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 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5、概括内容。(春涧寻幽 )
四、进入诗歌的意境 (5’)
根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是一幅怎样的画卷呢?五、体会作者的情感(5’)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3’)
如梦令
李清照
(5’)
(20’)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
2012语文版九上《滁州西涧》word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